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ZD001)

作品数:88被引量:71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胡玉鸿周玲章剑生张欢陈金钊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法学》《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理论探索》《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以人为本汶川地震应急管理法律方法司法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弱者权益保护:和谐社会内蕴的建设目标被引量:7
《法治研究》2014年第9期3-9,共7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弱者权益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蕴含着弱者权益保护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民主法治的实现有赖于对弱者权益的合理保护;公平正义的达致主要与弱者保护的程度相关;诚信友爱的社会离不开对弱者的人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 弱者权益保护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 社会安定 
寻找“公民—国家”之外的结构和力量被引量:2
《法学》2014年第11期44-55,共12页陈颐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项目编号:08&ZD001)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公民—城邦"体制是早期西方文明留给后世最主要的遗产之一。而建立在人的先在性、人与公民的区分以及政制民主制上的近代"公民—国家"体制大大地拓展和强化了古典的"公民—城邦"体制。近代"公民—国家"体制赋予了国家令人畏惧的前所未...
关键词:公民 国家城邦 政制民主 多重政制 社会重建 
人的尊严与弱者权利保护被引量:10
《江海学刊》2014年第2期124-131,共8页胡玉鸿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项目号: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法的人学解构"(项目号:2010JDXM038)资助
人的尊严不仅是现代法律的伦理总纲,更是弱者权利保护的制度基础。人的尊严为弱者权利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前提,它通过人的平等、体面生活以及不受歧视,证成了弱者权利保护的必要;人的尊严是弱者权利的推演基础,正当生存权、人格尊严...
关键词:人的尊严 弱者权利 国际人权 
19世纪英美古典法学与信托法的体系化
《清华法治论衡》2014年第1期252-276,共25页陈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子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直到19世纪中叶,所有关于信托法的论著仍延续着17世纪培根(Francis Bacon)的《用益法解读》(Reading on the Statute of Uses)的模本。~①这些著作更多地将其研究对象描述为"用益"而非"信托"。~②特别是,他们以实用的方式对待《用益法...
关键词:信托法 衡平法 动产转让 梅特兰 科斯蒂 推定信托 READING 对物权 convey 结果信托 
法治中国建设的三维解读被引量:3
《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法的人学解构"(2010JDXM038)的阶段性成果
一作为治国目标的法治中国建设 以法律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而言,法治国家是其高级阶段。法治与人治相对,它祛除了人为因素的不确定,试图以一套明确的规定来实现国家的治理。当中国共产党人承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
关键词: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读 三维 中国共产党人 国家治理 主观能动性 人为因素 
关于官方讣告、治丧公告的几个法理问题被引量:1
《法学》2013年第12期83-94,共12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法的人学解构"(2010JDXM038)的阶段性成果
官方讣告及治丧公告涉及公用资源的使用,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且与人们的权利义务相关,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予以规范。从法律性质上而言,官方讣告是近乎国家荣典意涵的褒扬决定,而治丧公告则是涉及权利义务的行政命令。官方讣告、治丧公告...
关键词:官方讣告 治丧公告 法律问题 法律规制 
法律个别化的成因及其实践被引量:1
《政治与法律》2013年第12期95-105,共11页朱寅昊 
胡玉鸿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项目编号:08&ZD001)的阶段性成果
法律作为调整个人与他者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对于个人而言,其行为又是独一无二的,法治的顺利运行就需要一个从普遍到个别的运动过程。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个人自我观念的苏醒和传统秩序的退潮,对法律个别化的要...
关键词:法律个别化 自我观念 类型化标准 司法技术 
试论司法权威的外在基础被引量:6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27-35,共9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项目号08&ZD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公法的人学解构"(项目号2010JDXM038)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权威的确立,离不开相关条件的支撑。从外在基础而言,必需强调政治力量对司法机构的尊重,理顺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倡导社会民众对于司法的理性对待,同时当事人应当抱持对司法审判的高度信任。而目前我国司法权威的不足以及司法公...
关键词:司法权威 政治力量 法院关系 社会理性 法律信任 
社会本位法律观之批判被引量:14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12-20,共9页胡玉鸿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8&ZD00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JDXM038)"公法的人学解构"
在法律的本位上历来有国家本位、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争,而自19世纪以来,社会本位法律观就成为主导性的法学思潮。社会本位法律观的主要缺陷是:在人的模式上,社会人的预设隐含着对个人及其权利、自由的漠视;在方法论上,将整体作为推演...
关键词:社会本位法律观 人的模式 方法论 法律实践 
在刚性与柔性之间——法治两要素之平衡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13年第9期158-163,共6页朱寅昊 
胡玉鸿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问题研究--以人为本与中国法制发展>(08&ZD001)的阶段性成果
形式和实质是法治在现代语境中最主要的争论之一,两者对于正当性和个别性问题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然而,遵循纯粹的实质法治或者形式法治都有可能误入歧途。中国的法治发展不应当依赖某种既定的模式,而应该吸收法治中的形式和实质因素...
关键词:形式因素 实质因素 法律个别化 中间路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