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栗亮程宏亮水淼王建吴永军更多>>
相关机构: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蒲松龄研究》《滁州学院学报》《池州学院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更多>>
相关主题:网络新媒介环境新媒介门径媒介素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为学”与“为道”的语文教学被引量:2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8期43-45,共3页王建 吴永军 
2008年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50)的部分研究成果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尽管后世很多人误解了老子的意思,以为这是老子轻视知识学习,但却并没有理解“为学”和“为道”事实上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方面的两个...
关键词:“为道” “为学” 语文教学 无为而无不为 经验知识 精神境界 《道德经》 认识和实践 
王国维词的主题及情思内涵
《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81-85,共5页杨军 
2008年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0)
重点探讨王国维词主题及情思内涵。王国维词主题在对传统题材的沿袭上多有新意,尤其是对传统的伤春伤别、伤春悲秋词赋予了独特内涵,其中包括对传统诗词中女性形象的突破,对伤春悲秋词的哲学思考。词集中多次出现"人间"意象,寄托了王国...
关键词:主题基调 女性形象 “人间”意象 哲学思考 
从《罗刹海市》看蒲松龄的人生理想被引量:3
《蒲松龄研究》2011年第2期75-81,共7页栗亮 
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50);安徽省省级教学团队语文教育专业(20101234)
清代短篇小说家蒲松龄一生科场失意,家贫位卑,由此孤愤苦闷,创作了不朽名著《聊斋志异》。蒲松龄的苦闷由落魄而发,却不以落魄为止,通过他的创作,尤以《罗刹海市》明显,可以观察到其虚拟构建的理想王国,这一人生理想由建立公平的取贤制...
关键词:苦闷 罗刹海市 人生理想 
试论参政党的网络形象建设——以马鞍山、巢湖、芜湖三市民进网站宣传工作为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年第1期188-190,共3页水淼 李智 
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Web2.0环境下网络新闻专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2010SK561);2008年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序号50)
马鞍山、巢湖、芜湖三市民进网站为例,分析其网站架构,探讨其宣传特色,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建设参政党的网络形象,发挥参政党的职能。
关键词:参政党 网站建设 网络形象建设 
叶赛宁乡村抒情诗之自然意识
《滁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27-29,共3页栗亮 
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50)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乡村抒情诗忧郁而舒缓,饱含着对自然万物的深深眷恋。基于21世纪全新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审读,可以发现诗人超前的自然意识,它由"浑融万物的和谐意识"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平等意识"构成,前者体现于人与自然的互通性、交...
关键词:叶赛宁 乡村抒情诗 自然意识 和谐意识 平等意识 
浅谈张贤亮小说的叙事策略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4期64-65,共2页殷宏霞 
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序号:50
张贤亮的很多作品是在反思历史的背景下,将性纳入写作,是借助性话语来书写政治话语,因此,作品中出现了性与爱的对立,即无爱的性和无性的爱。本文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来谈谈张贤亮小说的性爱对立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性爱对立 “厌女”情结 
略谈网络恶搞的引导策略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9期179-180,共2页水淼 
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
针对网络恶搞作品内容及存在根源的分析,本文提出恶搞有其存在的根源与合理性,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构制度、监管、教育并重的疏导体系,引导网络恶搞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行进,使其成为真正的娱乐方式。
关键词:网络恶搞 引导策略 网络文化 
三重建构:新媒介环境下网络媒介素养提升之门径被引量:3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48-50,共3页水淼 程宏亮 
安徽省高校特色专业语文教育专业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设点基金项目(50)
针对中国大陆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借鉴国内外理论和经验,提出具有大陆特色的"三重建构"媒介素养教育策略,以提升公民在"ICE"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具体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其一,建设由各社会主体构成的"教育行动网络";其二,提高媒介从业...
关键词:网络 媒介素养 新媒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