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6ZC160)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彭萍贺常颖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城市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社会科学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文学研究》《云梦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大众化人民文学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应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周立波的文学精神及其对湖南文学界的影响被引量: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88-92,共5页罗孝廉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周立波是来自湖南的一位伟大的人民作家,他以赤诚之心对待文艺,真心实意地深入体验生活。他追求民族形式与个人风格的完美结合,铸就了不朽的文学精神;他着意培养文学新人,促进茶子花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对湖南文学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
关键词:周立波 文学精神 湖南文学界 影响 
“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理应受到重视”——周扬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被引量:1
《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112-115,共4页彭萍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文学二周与益阳"(06ZC160)阶段性成果
周扬复出后冲破"左"的思潮的藩篱,发表《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一文,这是他新时期十年中理论建树的高峰。其中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论述,引发社会风波,遭到权威人士的批判。周扬认为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人道主义;在马...
关键词:周扬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 以人为本 
反思那占据了一段历史时空的文艺理论烟云——再评周扬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理论的衍变轨迹
《社会科学家》2008年第8期147-150,154,共5页彭萍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是周扬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周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功利主义文艺观,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是革命文艺、社会主义文艺应有的品格。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种形式,一切艺术是宣传,政治居主导地位。毛泽...
关键词:周扬 文艺 政治 功利主义文艺观 精神生活 
理论与创作的双重建树——周立波关于文艺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论述与实践被引量: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0-74,共5页彭萍 罗孝廉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周立波《山乡巨变》等小说表现出了鲜明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长期理论探索的灿烂成果,也是他一贯的艺术追求。周立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积极参与了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他更...
关键词:周立波 人民文学 民族化 大众化 
诗情画意满胸间——走进周立波的新诗世界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79-82,共4页贺常颖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周立波的新诗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是抒写对祖国的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表达为争取自由胜利而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他的诗歌主观色彩浓厚,用散文化的语言和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描绘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畅快淋漓地...
关键词:新诗 自由 意境 散文化 
对周扬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述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彭萍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文学‘二周’与益阳"(06ZC160)的部分研究成果
周扬认为,中国现代理论工作是薄弱的,从外国搬来的,中国应当独立自主,建设有自身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体系。在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中,周扬批判修正主义,清算教条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思考和创...
关键词:周扬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两结合”创作方法 中国文论话语 
论周扬现实主义理论的特征及其发展
《云梦学刊》2007年第4期93-97,共5页彭萍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06ZC160)
周扬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他第一个向中国完整地介绍阐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用现实主义来为"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定性。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他用《讲话》精神来阐释社会主义...
关键词:周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讲话》精神 两结合创作方法 异化问题 
努力促进“人民文学”的不断发展——周扬关于“人民文学”的论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55-60,共6页彭萍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周扬认为,"五四"文学革命开启了文学与人民结合的航程,但那时还是"人的文学"的时代,文学大众化只是使文学走向民间,"平民"只不过是"市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真正"人民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因为知识分子出...
关键词:周扬 人民文学 五四文学革命 大众化 民族形式 
论《山乡巨变》中的“亭面糊”形象被引量:1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22-26,共5页彭萍 贺常颖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06ZC160)
《山乡巨变》塑造了邓秀梅、李月辉、盛佑亭等30多个基层干部和南方农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乡土人物在历史推进过程中命运的深重忧虑。亭面糊作为当时新旧意识冲突下地道的湖湘农民的代表,他不仅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也是作...
关键词:周立波 《山乡巨变》 阿Q 亭面糊 “这一个”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