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03)

作品数:15被引量:4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秀琴邓远萍王刚郭咔咔王葳蕤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东南大学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哲学动态》《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恩格斯话语权阿尔都塞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齐泽克幻象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境遇被引量:1
《学术交流》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邓远萍 郭咔咔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第二国际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历史效应研究"(13BZX001)
在齐泽克的幻象意识形态视域中,主体经历了从"分裂"到"缝合"的转变过程。首先,实在界维度的主体表明了意识形态的生成条件。在实在界的场域中,"分裂的主体"作为应答而存在,表明了原初主体中的空无和匮乏,从而为意识形态的生成和出场提...
关键词:齐泽克 主体 幻象 意识形态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论析被引量: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8期56-62,共7页邓远萍 王刚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项目编号:11BZX003);"第二国际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历史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3BZX001);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242014Y10107)的研究成果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关注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国际语境,战后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普遍抗拒阶级主义的国家工具论,转而接受一种多向度的而非单一的阶级统治性质的国家理论。...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 话语权 国家社会性 
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论析被引量:2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5期22-28,共7页邓远萍 王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批准号11BZX003);"第二国际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历史效应研究"(批准号13BZX001);"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批准号2242014Y10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战后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普遍抗拒阶级主义的国家工具论,转而接受一种多向度的而非单一的阶级统治性质的国家。批判国家阶级性、指向国家社会性构成了...
关键词:马克思 国家理论 话语权 国家社会性 
阿尔都塞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问题被引量:2
《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12期73-78,共6页王葳蕤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项目号:11BZX003)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立足于苏联教科书体系式解读和由卢卡奇所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式解读,而没有对马克思主...
关键词:阿尔都塞 多元决定 意识形态 方法 
阿尔都塞对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式解读——以《保卫马克思》为例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82-86,108,共6页郭咔咔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意识形态领域新变化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8ADJ00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项目号11BZX00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意识形态概念变迁及其实践意蕴研究"(项目号:08CZX002)阶段性成果
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中以对马克思著作的源泉论解读批判为出发点,独树一帜地确立了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和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马克思思想中的总问题及其变化,"认识论断裂"表明了马克思思想中的意识形态阶段和科学...
关键词:保卫马克思 源泉论 意识形态 人道主义 
《资本论》中的意识形态观与恩格斯的贡献——以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视野为例
《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张秀琴 
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再读恩格斯:新MEGA之后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1891-189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
20世纪中后期,以麦弗姆、比岱和詹姆逊等为代表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陆续出版专文论述《资本论》中的意识形态观。如麦弗姆提出了"话语建构论",认为《资本论》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结构及其与现实关系的揭示;比岱则抱持"生产方式论"...
关键词:《资本论》 意识形态 恩格斯 国外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结构主义 
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和作为“现实”的学术景观——2012年国内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被引量:1
《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1-8,共8页张秀琴 
作者所主持的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再读恩格斯:新MEGA之后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1891-189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的阶段性成果
2012年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国内学界主要呈现为一种作为"学术景观"的现实,而在国外学界则主要作为一种"现实"的学术景观而存在。前者表现为:思想史"断代"研究中的"后马"趋势(即从传统西马研究逐渐转向当代后马研究);流派研究中...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现实 学术景观 研究现状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接受:1919—1949被引量:11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年第1期134-142,共9页张秀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项目编号:11BZX003]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19年,起源于当时的中国留日学者陈溥贤(和李大钊等人)对河上肇介绍唯物史观的相关著作的节译。沿用日文译法,它最初在中文语境被表述为"观念"(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又被表述为"观念形态"),...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中国 1919—1949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苏联教科书式阐释:缘起与流变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9-66,共8页张秀琴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再读恩格斯:新MEGA之后的恩格斯晚年思想研究(1891-1895)>
20世纪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重要贡献,就是提供了一种影响深远的阐释模式:苏联教科书式阐释模式。该模式缘起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表述之争,因为如何命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决定了在怎样的指导原则基础上来阐释马...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概念 苏联教科书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最初中国式解读:社会意识形式被引量:1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1-4,共4页张秀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理解史及其现实意义"(11BZX003)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Ideologie)最初进入中文语境(1919年),是以"观念(形态)"的术语来指称的;而马克思的"意识形式"(Bewuβtseinformen)却被表述为中文"意识形态"。这一切皆源于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日译本以及后者...
关键词:马克思 意识形态 意识形式 中国式解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