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8ZD071)

作品数:53被引量:15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周启超刘苏周杨金才卢玉玲温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俄罗斯文艺》《国外文学》《当代文坛》《出版发行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新中国小说研究译介翻译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陀思妥耶夫斯基论:从“最高现实”到构建“人类一家亲”的旷野呼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60-66,共7页赵桂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以关注和剖析人、人性、人心的奥秘见长,从成名作《穷人》开始,到最后一部长篇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无不如此。在陀氏笔下,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恶人,这是"不论断人"的认识前提。阻碍这一认识...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 “人类一家亲” “不论断人” 非理性冲动 
超越“简化”,摈弃“放大”——关于当代中国的外国文论引介的一点反思与探索被引量:3
《人文杂志》2017年第4期69-73,共5页周启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子课题"新中国外国文论研究"
当代中国对国外文论的接受与研究格局大体上是"三十年河东",言必称希腊;"三十年年河西",言必称罗马。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外国文论"研究是相当粗放的。基于"在梳理中反思问题,在反思中探索战略"的建设性动机,本文倡导在当代中国的外国文...
关键词:外国文 简化 放大 
跨文化传播中的镜像变异:基于《读书》杂志的梭罗真假隐士论争再思考被引量:1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第6期46-53,共8页刘略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梭罗在中国近九十年的传播历程中,曾引发以《读书》杂志为主要阵营的真假隐士论争。这场激烈的论争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梭罗从未宣称自己是名隐士。由于思想及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隐士和隐逸文化,所以梭罗在异域中国的旅行中...
关键词:梭罗 真假隐士论争 《读书》 中国隐选文化 文学误读 
拉什迪的流散美学与女性书写:以《羞耻》为研究个案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年第2期-,共12页刘苏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2016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印度移民作家的家园书写与身份建构——以萨尔曼·拉什迪为中心”(项目编号:SK2016B426)的阶段性成果
后殖民文学“教父”萨尔曼·拉什迪的创作向来备受关注,但其流散美学与文本关系相当复杂.本文以《羞耻》为个案,通过对其中的流散美学原则的讨论,尤其是对其边缘女性书写及其文化政治意涵的分析,指出拉什迪笔下的边缘女性多呈现两极化...
关键词:萨尔曼·拉什迪 《羞耻》 流散美学 边缘女性 杂交性 
文学本位 回归原典——读金克木《梵语文学史》及诗译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212-218,共7页黄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的阶段性成果
《梵语文学史》是中国梵语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它不仅有史料价值,而且还具有不可低估的开创意义,是中国印度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重评《梵语文学史》,探索金克木先生印度文学研究路径,学习注重文学本位,注重原典,不作空论和主观臆...
关键词:金克木 梵语 《梵语文学史》 原典 印度文学 
中译外国通俗小说之出版历史及发展前瞻被引量:2
《出版发行研究》2016年第5期105-108,共4页刘苏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印度移民作家的家园书写与身份建构”(项目编号:SK201620)的阶段性成果
自晚清以还,外国通俗小说通过翻译、出版进入中国,已有相当之发展,1949年后,又经历"十七年"的"复苏期"、"文革"期间的"沉寂期"和新时期的"繁荣期"等阶段。本文在考察不同阶段通俗文学译介的出版历史、现状的基础之上,就其目...
关键词:外国通俗小说 复苏期 沉寂期 繁荣期 品牌建设 科技投入 译介出版 
中国萨尔曼·拉什迪研究三十年:现状、问题与建议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5期25-28,共4页刘苏周 陈建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项目编号:09&ZD07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印度移民作家的家园书写与身份建构——以萨尔曼·拉什迪为中心”(项目编号:SK2016B 426)的阶段性成果
近三十年来,国内有关萨尔曼·拉什迪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我们不仅出版了相关文学史,也陆续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期刊、学术论文,这对我们当下展开拉什迪研究和印度英语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回顾国内的拉什迪研究可以发...
关键词:萨尔曼·拉什迪 国内研究 现状 问题 建议 
投射“理论旅行”的轨迹——叙事学在中国语境的引入、兴起与繁荣被引量:2
《英语研究》2015年第2期1-22,共22页尚必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的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叙事学作为一种舶来的文学批评方法,迄今在中国已有30多年的历程。本文从历时视角出发,重点考察叙事学在中国接受、发展、变异与创新的三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与起步阶段;2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与发展阶段;32...
关键词:叙事学 经典 后经典 翻译 研究 
塔尔图符号学在中国被引量:1
《俄罗斯文艺》2015年第3期105-114,共10页王立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ZD071
塔尔图符号学于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于苏联,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并经历三个阶段的演变,即1986-1993初步推介阶段、1994-2004纵深研究阶段、2005-2012多元扩展阶段。塔尔图符号学两大学科分支,即文艺符号学与文化符号学在中国扭结交错。...
关键词:塔尔图符号学 洛特曼 文艺符号学 文化符号学 
新中国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介与研究述评(二)被引量:1
《华中学术》2015年第2期28-58,共31页周启超 张进(整理)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子课题的中期成果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介与研究情况作了系统梳理和简要述评,并试图通过六个时段的划分来把握中国学界在译介和研究工作上的不同特点,呈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发展轨迹。这里发表的是《新中国对马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论 国外马克思主义 翻译 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