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MZ011)

作品数:21被引量:8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成臻铭李世愉龚荫罗维庆罗中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文史知识》《广西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土司土司研究土家族土家族土司明代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土家族土司铜铃舞的民间演绎与祭祀阈限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07-117,共11页熊晓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BMZ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YJA76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土家族土司铜铃舞作为宗教祭祀仪式舞蹈的一种,从一个侧面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质。在土司统治时期,铜铃舞可能被看作是土司用来教化土民的工具,但从民间演绎这种舞蹈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铜铃舞是土家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
关键词:土家族 土司 铜铃舞 演绎 祭祀阈限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对溪州地区族群分化与行政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张凯 黄建胜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土归流后澧水流域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7YBQ02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阶段性成果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区的行政模...
关键词:唐代 地方行政制度 溪州地区 族群分化 行政模式 
论土司文化的结构被引量:3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9-15,共7页成臻铭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10BMZ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的资助
在考量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土司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土司文化结构的形态、成因、多元性、多样性。认为土司文化包含心态、行为、制度、物态"四要素",它是由中华帝国的中晚期逐渐积淀和设计而成的,内含炎黄文化、中华帝国家国...
关键词:土司文化 结构 多元性 多样性 土司学 
论明朝时期西南边疆的土司贡纳制度被引量:6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115-119,共5页成臻铭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5)的阶段性成果
在对明早期、明中期、明晚期西南边疆土司贡纳制度的变化态势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认为明早期的土司侧重于纳赋,明晚期的土司侧重于朝贡,明中期处于土司纳赋与土司朝贡的过渡期。纳赋制度形成于明早期地方卫所制度形成之际,主要是以一种补...
关键词:明朝 西南边疆 土司 贡纳制度 
改土归流与少数民族民间信仰的嬗变——以土家族为例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6年第3期199-201,共3页田清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湖广土司的历史民族学研究>(12YJA850010)的阶段性成果
改土归流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民间信仰上主要体现为信仰神团系统、祭祀仪式、祭祀用品的变化,并导致传统神职人员的社会功能弱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
关键词:改土归流 民间信仰 梯玛 土王崇拜 
边疆少数民族的向心力——明代广西土司的职官任命、纳赋和征调
《文史知识》2016年第4期23-29,共7页成臻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BMZ011)成果之一
广西是"广南西路"的简称。两宋时期的广南西路以及元朝晚期(1324-1367)从湖广行省之庆远南丹安抚司、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等独立出来的广西行省,出现了土司学意义上的以土官为标志的土司制度雏形。以此为基础,明朝...
关键词:宣慰司 土官 土司学 庆远南丹安抚司 两宋时期 上思州 广南西路 三年 边疆少数民族 思明府 
湘黔滇古驿道开通对元代湖广土官社会的影响被引量:6
《青海民族研究》2015年第2期12-21,共10页成臻铭 张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以区域政治总体史的视角对19年前所专门讨论的一宗有关明清时期新添葛蛮安抚司控制范围及其动因的学术迷案进行了再探讨。认为湘黔滇古驿道开通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开通以后固然便利了西南边疆土司与京师的互动往来,但与此同时...
关键词:湘黔滇古驿道 元朝 湖广行省 土官社会 影响 
新世纪十三年内的中国土司学——2000~2012年土司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取向被引量:14
《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16-28,共13页成臻铭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西南项目<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课题编号:B10007);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化解中心与边缘冲突治国方略的递变及成效考评--以五溪地区地方势力兴衰为例>(项目编号:06YB85);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科研课题<中国土司学史>(项目编号:12HNYTZ01)
新世纪十三年内,中国土司研究成果总量超过以前任何同一时段,来势迅猛。一些新视野、新概念的频频出现,反映了中国土司学界正在酝酿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学术转型。尽管"土官"、"土官衙门"和"土司"等词出现的语境尚未完全澄清,但十三年的研...
关键词:中国 新世纪 土司学 理论与方法论 取向 
论区域旅游格局中的土司文化开发——以湖南“大湘西”永顺老司城为视点被引量:3
《青海民族研究》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刘艳芳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化解中心与边缘冲突治国方略的递变及成效考评--以五溪地区地方势力兴衰为例>(项目编号:06YB85)
湖南"大湘西"永顺老司城土司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是中国土司制度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见证,是"大湘西土司文化"的典型实物遗存,是少族民族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区域自治制度。文章以湖南大湘西永顺老司城为视点,指出了区域旅游...
关键词:区域旅游格局 土司文化 旅游开发 老司城 
土司政权与土家族“祖先化社神崇拜”的演变——以湖南溪州地区为例被引量: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110-114,共5页陆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BMZ011)
溪州土司政权在湘西的设立,深刻影响了湘西土家族的历史与文化。反映在信仰层面上,一方面,萌生于氏族部落以血缘为纽带的"八部大王"祖先信仰体系融入了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土司信仰;另一方面,对土司的崇拜被赋予了对特定地域具有庇护作...
关键词:土司制度 祖先化社神崇拜 原始宗教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