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135)

作品数:43被引量:194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世愉成臻铭蓝武方铁罗维庆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创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史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土司土司制度改土归流土司文化清代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蒙元时期何以运用土官进行边疆治理——以云南边地实践为视点被引量:8
《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第2期1-7,共7页成臻铭 罗水良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5)阶段性成果
对西南边疆早期土司设置理路进行了梳理。认为早期土司多以"土官"面目出现,其产生于内地;蒙古汗国主要借助土官展开战争善后工作,并以土官区作为兵源、军需物质的补给地;元朝早期,土官辅政辅军的特色鲜明,不断调整土官布局和重新整合土...
关键词:蒙元时期 土官 边疆治理 智慧 云南边地 
改土归流与国家治理被引量:2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12-20,共9页李世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阶段性成果
土司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国家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改土归流作为土司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表现出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进一步加强。首先,改土归流的出发点是要确保土司地区的稳定,不仅通过革除一部分土司,以解决"尾大不掉"的弊...
关键词: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 国家治理 土司安插 流土并治 
后申遗时代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被引量:6
《创新》2018年第2期37-44,共8页蓝武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国家治理视角下明清时期壮族地区的开发与改土归流研究”(16XZS024);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2017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科学研究工程·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基金项目”(ZD201702)
2015年中国"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昭示着中国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各土司文化资源富集区在积极推进土司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将在更大范围内、更深程度上推进土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将...
关键词:后申遗时代 土司文化 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土家族图腾与土司音乐互文性阐释被引量:1
《民族艺林》2018年第1期52-62,共11页熊晓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教育部201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YJA760075)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民族图腾已经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民族音乐研究的主要内容。居住在湘鄂渝黔边邻地带的土家族自古就相信万物有灵,他们认为大自然是有生命、有意识的活物,至今仍然可以在歌舞、戏曲中找到一些与白虎图腾、蛇图腾、洞穴...
关键词:土家族 图腾 土司音乐 互文性 阐释 
清代改土归流后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变动——以湘西永顺地区为例被引量:1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7-113,共7页张凯 成臻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改土归流后澧水流域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项目编号:17YBQ027)阶段性成果
清代改土归流后,清政府在原土司地区推广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旨在迅速在当地营造"国家"的氛围,从而取代"土司权威"在当地民众心中的地位。但事实却与清政府的愿望相悖,他们显然低估了土司政权在当地数百年所建立起的权威效应,各地方势力...
关键词:清代改土归流 国家权力 地方势力 永顺地区 社会权力结构变动 
“身/家/国/天下”视角下的土司研究——成臻铭《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评介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90-92,共3页章贇 张凯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2017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土归流后澧水流域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17YBQ027)阶段性成果
成臻铭的《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一改传统研究范式,首次将土司制度置于"身/家/国/天下"视角下进行研究,为当今土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与方法。
关键词:“身/家/国/天下” 土司制度 土司家族村社 边疆治理 《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 
土家族土司铜铃舞的民间演绎与祭祀阈限被引量:2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07-117,共11页熊晓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2&ZD13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BMZ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土家族土司音乐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2YJA760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土家族土司铜铃舞作为宗教祭祀仪式舞蹈的一种,从一个侧面直接体现了土家族的文化特质。在土司统治时期,铜铃舞可能被看作是土司用来教化土民的工具,但从民间演绎这种舞蹈活动的分析可以发现,铜铃舞是土家族身份认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
关键词:土家族 土司 铜铃舞 演绎 祭祀阈限 
唐代地方行政制度对溪州地区族群分化与行政模式的影响被引量:1
《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47-51,共5页张凯 黄建胜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改土归流后澧水流域民族地区社会变迁研究>(批准号:17YBQ02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阶段性成果
唐代的溪州地区主要为蛮夷族群的活动区域,由于唐朝统治者对唐初西南军政形势的总体考量,系统地改革了当地的行政建制,改革的结果使得溪州地区的族群标签变为了"五溪蛮",并且族群内部产生了分化。另一方面,唐朝政府在溪州地区的行政模...
关键词:唐代 地方行政制度 溪州地区 族群分化 行政模式 
试论“新辟苗疆”与改土归流之关系被引量:10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李世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清雍正朝的"新辟苗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为了使这一研究能够深入,有一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即"新辟苗疆"与改土归流的关系。雍正朝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流土俱不受的"化外生苗"的征服,这些地方多设厅,清政府称之为"新辟苗...
关键词:雍正朝 新辟苗疆 改土归流 贵州 
笼络与控制:川西北土司“年班制度”的建立及首次朝觐被引量: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18-22,共5页邹建达 杨晓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12&ZD135)
"金川之役"后,为确保包括大、小金川在内的川西北土司地区的长治久安,清廷制定了一系列的善后措施。其中,将之前成功施行于内外蒙古和回部王公的"年班制度"用于川西北土司,仿照回部年班之例建立起川西北土司的"年班制度",使得川西北土...
关键词:川西北 土司 清高宗 年班制度 朝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