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0l9)

作品数:17被引量:5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毕旭玲田兆元李柯游红霞温小兴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建桥学院江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丛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文化遗产》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上海高校民俗学谱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共生、应时与认同:民俗谱系视域中春节习俗的变与不变
《非遗传承研究》2020年第4期15-20,共6页李柯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当代城市化语境中民间剪纸文化生态的变化与重构研究”(编号2016M590334);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研究——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为例”(编号FY17003);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编号12ZD019);2015年度上海市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海派剪纸融入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编号D59);2014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城市语境中我国民间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传播机制研究——以上海、南京、扬州、佛山等地为中心”(编号ZFZX1102)的阶段成果;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委托项目“2017—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教育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从民俗谱系的观念、方法出发,探究始终居于传承、变异之中的春节习俗形态的结构、功能与价值,有助于避除碎片化误区,彰显容易被文化细节遮蔽的宏观气象和本质精神。传统春节习俗经由长期发展,形成了整体与多元、互动与认同相统一的结构...
关键词:民俗谱系 春节习俗 传承 变异 神性 
明清以前古徐州港口群的历史重构——基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视野的考察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4-20,共7页毕旭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吴越地区海神信仰的传播研究及其图谱化展示研究”(12ZD0l9)
古徐州港口群在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因为地貌变动巨大,时间过于久远,缺乏相应的文献记录等原因,徐州港口群的文化记忆已大都被遗忘。文章试图重构明清以前古徐州港口群的历史。古徐州地区的港口可以追溯至...
关键词:徐州 内河港口 港口群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枢纽 
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被引量:7
《长江丛刊》2019年第1期70-74,共5页李柯 
2017年度上海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HJYS-2017-C052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当代城市化语境中民间剪纸文化生态的变化与重构研究”(项目编号:2016M590334);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研究——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13500-412321-17410);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6年度一般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民办高校德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SMY1612);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委托项目“2017-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教育与研究”;2014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4ZS0560);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2ZD019)资助
城市化语境中处于剧烈变动之中的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何以在跟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互动融合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是新时代上海高校文教结合工作的一项关键。学界对于民间美术类非遗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关联性关注不够,民...
关键词: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 上海高校 公共艺术教育 融合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下)
《非遗传承研究》2018年第2期19-26,共8页钱梦琦 
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2017-D-14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编号14ZS0560);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编号12ZD019)等资助。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述评,广大民众及所在社区、一般意义上的传承人、由官方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构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其中,代表性传承人多为行业精英,在相关人群、社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名录 社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上)被引量:1
《非遗传承研究》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钱梦琦 
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2017-D-142);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编号14ZS0560);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编号12ZD019)等资助。
中国文化以多元、持久、深厚、独特著称于世,有着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于后人,泽被后世。随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颁布以及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政府、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综述 名录 UNESCO 中华民族 中国文化 人类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研究综述被引量:4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18年第1期254-282,共29页钱梦琦 
2017年度上海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编号HJYS-2017-C052012);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非遗保护能力建设研究——以华东地区、西南地区为例”(编号13500-412321-17410);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2017-D-142);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6年度一般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民办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SMY16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当代城市化语境中民间剪纸文化生态的变化与重构研究”(编号2016M590334);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委托项目“2017-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教育与研究”;2014年度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编号14ZS0560);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编号12ZD019)资助
迄今为止,学界围绕着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与代表性传承人制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证探究,主要内容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名录申报评审研究、名录分类研究、名录制度反思与改进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 代表性传承人制度 研究综述 贡献与问题 
信息图谱绘制技术对非遗资源保护开发的意义与影响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5,共5页雷伟平 宋军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2&zd019)的阶段性成果
非遗资源图谱的编制是信息图谱绘制技术在非遗保护开发中的运用,其核心在于利用可视化技术使知识、信息和数据可视化,从而更为便捷地认识非遗资源。在存储观念上,信息图谱着眼于整体以及各资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在呈现观念...
关键词:信息图谱绘制技术 非遗资源保护开发 可视化 整体性 时空演变 
“神圣消费”与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以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重纸”生产为个案被引量:5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7-12,共6页温小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2&zd019);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社会学)资助
传统技艺类非遗大部分是中国农业文明时代留下的产物,其存在和发展与乡村社会的消费习俗密切相关。随着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的转型,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如何促进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成为政府和学界面临的棘手问...
关键词:神圣消费 传统手工造纸 生产性保护 
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被引量:5
《文化遗产》2017年第2期41-49,共9页田兆元 游红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项目编号:12ZD019)的阶段性成果;"华东师范大学文化建设委员会项目:2017节日文化校园传承项目成果"
高校是重要的现代社区,但是过去整体缺少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更是没有自己的民俗生活传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非遗保护的社区性是一个基本方针。华东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学科在发...
关键词:高校社区 节日文化传统 民俗学学科 华东师范大学 高校联盟 
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被引量:7
《智库时代》2017年第17期281-285,共5页李柯 
2017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2017-D-142);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2016年度一般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民办高校德育发展研究"(编号SMY1612);2017年度上海学校艺术科研青年项目"民间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研究"(编号HJYS-2017-C05201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9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当代城市化语境中民间剪纸文化生态的变化与重构研究"(编号2016M590334);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委托项目"2017-2018年上海市杨浦区少年宫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普及教育与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研究"(编号14ZS0560);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重大招标(文化类)项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与资源图谱研究"(编号12ZD019)资助
在努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和都市场域,全力促进高校文教结合的新时代背景下,学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与上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关联性关注不够,非遗校园传承与沪上高校德育融合发展的现实状况跟两者对于道德教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 上海高校 思想道德教育 融合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