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60059)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妍吴斯一郭琛李晞睿段俐敏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百家》《当代传播》《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艺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仿像意象中西文字影像传播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材料、技艺与观念——技术现象学视域下的中西宗教建筑艺术比较研究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4年第7期112-117,共6页王妍 段俐敏 李晞睿 
2012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BZW017);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课题编号:10YJA760059);2011年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模仿与虚拟的技术现象学研究"(项目编号:11D088)的阶段成果
一、作为技术现象的宗教建筑艺术 宗教建筑是人们运用建筑技术在世俗世界中划定的特殊空间,人们必须把自己投到这特定的空间场域中去,在那里一切都获得了源头和意义。“一切宗教都是建筑的宗教”。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伊斯兰...
关键词:宗教建筑 建筑技术 艺术比较 现象学 材料 中西 视域 技艺 
作为观念现象的文字:中西审美思维源发机制探微被引量: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81-87,共7页王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2BZW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10YJA760059);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模仿与虚拟的技术现象学研究"(11D088)
文字的"音"与"形"是观念的"现象"存在。文字的音-形二重现象给文字记录观念的方式提供了两种选择。汉字从"形"出发,兼及字"音",包蕴"意象",以"相类性"为原则,形成超越具象的汉字"字象"系统;汉字"字象"具有虚拟隐喻的"象性"、具身性和透...
关键词:字象 声象 象性 像性 意象 仿像 
作为逻辑的文字:从文字观到文学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87-95,共9页王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2BZW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10YJA760059);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模仿与虚拟的技术现象学研究"(11D088)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
关键词:文字 逻辑 意向结构 意象与仿像 
“后技术”时代“微文化”背景中的“微电影”
《文艺评论》2013年第5期50-54,共5页王妍 丁晓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技术现象学视域下文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BZW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项目编号:10YJA760059;黑龙江省社科基金<模仿与虚拟的技术现象学研究>项目编号:11D088
自2005年胡戈调侃大片《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片被认为是微电影最早的雏形)在网络上引起一片哗然开始,电影短片成为网络影像传播的新贵。2010由凯迪拉克和中影集团合拍的广告片《一触即发》被称作是中国第一部微电影,...
关键词:电影节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文化 技术 中影集团 “草根” 《无极》 影像传播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数字电影“仿像”景观被引量:3
《文艺评论》2012年第7期71-74,共4页王妍 郭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项目编号:10YJA760059;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度985人文社科专项项目
电影在无数大大小小的技术创新中羽化成蝶,摄影机、蒙太奇、电影特技这三大技术创新所营构的技术体系,不仅逼真地“再现”现实世界,而且“逼真地”创造出超真实的“仿像”世界。在视觉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技术不再只是手段和“物”,...
关键词:视觉文化传播 数字电影 仿像 技术创新 景观 现实世界 电影特技 “再现” 
技术现象学视阈下的虚拟艺术问题
《北方论丛》2011年第6期125-129,共5页王妍 
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项目编号:10YJA760059);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度985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数字媒介形态背景下的虚拟艺术本体研究>资助
虚拟艺术作为虚拟技术现象,彰显出鲜明的技术规定性。虚拟艺术创造出全新的感知形态、感知模式、感知尺度和感知对象,重新建构了作者、作品、实在和接受者等艺术基本问题。在技术现象学视阈下,虚拟艺术使模仿艺术的表意范式发生了本体转...
关键词:虚拟艺术 技术现象学 艺术基本问题 
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形态及其审美体验
《艺术百家》2011年第5期200-206,255,共8页梁国伟 张耳敏 
文化部2009年度文化艺术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网络娱乐产品:传统艺术形式在网络媒介的重构"(项目编号:09DA02)阶段性成果;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项目编号:10YJA760059)阶段性成果;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度"985工程"人文社科专项项目"数字媒介语境下的虚拟艺术本体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从当代媒介发展的最新形态——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结构分析切入,研究了三维流体空间网站的各种结构类型及其技术系统、构成元素,认为其与其他类型网站不同的基本特征,是其基于信息能量运动的整体性、动态性与过程涨落性,而生成这些...
关键词:艺术设计 媒介设计 三维网站 流体空间 结构 动态性 
触觉传感:从触觉意象到虚拟触觉被引量:2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93-98,共6页王妍 吴斯一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0YJA760059);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度985人文社科专项建设项目
触觉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技能,也是构建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触觉信息跨时空传达的需求催生了触觉传感技术。伴随着机械触觉传感技术、影像触觉传感技术、数字触觉传感技术的演进,身体经历了触觉的疏离、失落和复归的过程。在此过...
关键词:触觉传感 触觉意象 触觉仿像 虚拟触觉交互 触觉“无意识”存在 
网络界面转换设计中的潜意识传播
《当代传播》2011年第4期78-80,共3页景东 程婧婷 石信岱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义情感分析模型的网络民意直观化研究"(10YJC860040);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10YJA760059)
网络与数字媒体技术水平的优化带动其艺术价值的升华,人们对网络界面转换的要求,由基本功能转向形式丰富,继而转向了审美高度。本文以信息组织结构的动态变化与人类潜意识的同构关联为线索,分析信息依循行为——显意识——潜意识——认...
关键词:界面转换 潜意识 动态 直观化 
计算主义视域下的水墨意象及其数字化影像传播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1年第3期86-90,共5页王妍 李铭洋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意象与仿像--艺术表意范式的中西对比与当代建构"(项目编号:10YJA760059)资助
一、计算主义视域下的中国传统 水墨意象20世纪30年代以来,哥德尔、丘奇和图灵等人提出认知计算主义,其基本思想是: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是计算状态、计算活动、计算过程,换句话说,认知就是计算。①计算包括①形式符号操...
关键词:计算主义 影像传播 意象 水墨 视域 数字化 心理状态 中国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