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20009)

作品数:10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曾昭式陈彦瑾何杨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广东警官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图书馆杂志》《河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公孙龙子》逻辑正名传统逻辑形式逻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帝四经》的“正名—用名”逻辑研究被引量: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41-45,共5页曾昭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10JJD720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跨文化互动下的中国近现代汉传因明研究>(14BZX074)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帛书《黄帝四经》逻辑为"正名—用名"论证类型,"正名"是确立名之所指,反映着道家的名实观;"用名"体现于"君人南面之术"里,为执政治世之保证。《皇帝四经》"正名—用名"逻辑是先秦道家逻辑的一部分,只...
关键词:《黄帝四经》 逻辑 正名 用名 
论先秦逻辑的价值特征被引量:11
《哲学研究》2015年第10期121-126,共6页曾昭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编号10JJD72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跨文化互动下的中国近现代汉传因明研究"(编号14BZX07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逻辑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一种价值的逻辑,价值判断之真假取决于论证者的价值取向,作为这种价值的逻辑,其价值观构成论证结构之规则。先秦逻辑讨论重点不在论证结构,而是"正名"、"用名"问题,即一旦厘清了"名",正确地用名便是一个...
关键词:先秦传统逻辑 形式逻辑 价值观 论证结构 
论《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与规则被引量:2
《河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9期77-81,共5页曾昭式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2000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八卷本(14ZDB013)
《荀子·正名》逻辑的类型为"正名—用名","正名"是确定"名"之所指,关注名实关系;"用名"是研究言谈说辩中"名"的准确使用问题,二者合为荀子逻辑的论证结构。先秦诸子逻辑均为此结构,其同与异在于不同学派的"正名"与"用名"理论。《荀子...
关键词:荀子 “正名一用名” 逻辑 
基于“位”范畴的“白马非马”论被引量:6
《逻辑学研究》2015年第3期33-47,共15页曾昭式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批准号:10JJD72000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名辩学的结构体系研究"(批准号:13BZX067)成果
先秦逻辑研究有"中国逻辑史研究中的‘现代主义’"与"了解之同情"两种范式,作为前种范式之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归为符号学、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等领域;后种范式基于文本与文本时代特征衍生出文本义理,归为历史学(如中国逻辑史等)领域。"...
关键词:《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      
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研究被引量:9
《哲学动态》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曾昭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10JJD720009)的研究成果
逻辑学是研究论证结构与规则之学,论证结构由主张与理由组成,"对理由的确认"及"如何从理由到主张"为论证结构的规则,这是本文关于广义逻辑的观念。由此出发,庄子提出的"寓言"、"重言"、"卮言"三种论证类型亦属此学科的内容,其中"寓言"...
关键词:庄子 “寓言” “重言” “卮言”论式 
论证研究中的论辩性维度被引量:2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第3期32-37,共6页陈彦瑾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度重大攻关项目(10JZD0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重大项目(10JJD720009);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青年项目(11CZX044)
通过分别对非形式逻辑理论、形式论辩术理论和语用论辩术理论中的论辩性维度进行分析,文章从整体上勾勒了当下论辩性研究的基本概貌与大致趋势,并由此揭示了将主体性因素纳入论证研究的几种可能进路。
关键词:论证 论辩性 对话 主张者 反对者 
试析论证研究中语境及社会性因素的介入——从语用论辩术的理论视角看被引量:6
《逻辑学研究》2012年第4期61-76,共16页陈彦瑾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2010年度重大攻关项目(10JZD0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重大项目(10JJD720009);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度青年项目(11CZX044)成果
由于逻辑进路下的论证研究在还原形式论证的过程中会忽略掉主体性、社会文化性、目的性和语境依赖性等重要特征,从而无法全面描述并恰当评价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论证。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尝试从语用论辩术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如何将语...
关键词:论证 言语行为 语用功能 惯例 规则 语境 
文本田野中的墨家逻辑“名”范畴意义分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曾昭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批准号:10JJD720009)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阶段成果
《墨辩》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
关键词:墨辩 西方传统逻辑 “名” 
辩名析理: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
《现代哲学》2012年第2期121-125,共5页曾昭式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公孙龙子》、《墨辩》逻辑研究”,批准号:10YJA72040001);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批准号:10JJD720009)交叉成果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
关键词:杨芾荪 墨家逻辑学 “辩名析理” 
《白马论》真伪考述评
《图书馆杂志》2011年第7期78-84,共7页何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广义论证的先秦逻辑研究"(10JJD720009)
因《汉书.艺文志》名家载《公孙龙子》,而《隋书.经籍志》未载,故清人姚际恒疑其伪书,进而《公孙龙子》中的《白马论》亦成伪书。自此之后,学界多有争论。黄云眉提出进一步论据支持姚说,然而更多的学者论证《白马论》为真书。本文评述...
关键词:《公孙龙子》 《白马论》 真书 伪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