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

作品数:164被引量:16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张斌峰曾昭式孙中原崔清田何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墨辩》“以说出故”新论(上卷)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9-27,共9页高永德 景艳 孙亦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创’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与内在机理研究”(编号:23CKS01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恩格斯与‘青年德意志‘派文艺论战研究”(编号:2023J0984);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项目“技术赋能:大学生结构化学习模式建构的行动研究”(编号:S202311390020)的阶段性成果。
“以说出故”在《墨辩》辩说文本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人对此文的研究往往以“推理”或“说式推论”力图证明中国哲学的逻辑色彩,此举获得中国学者、西方汉学家的普遍认可。在“说式推论”展开的研究过...
关键词:墨辩 以说出故   
中西视野交融下的《墨辩》逻辑学研究(1912—1948)
《系统科学学报》2024年第3期82-87,共6页童恒萍 谭嘉碧 
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西视野交融下的墨学研究”(18YJA720012)。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背景之下,《墨辩》所蕴含的科技与逻辑学因子,因此机缘而备受学界关注。在中西视野交融背景下,1912—1948年间国内学界的《墨辩》逻辑学研究方法以“以西释中”和“以中释中”为主,现今研究《墨辩》有必要依据历史性与...
关键词:中西视野交融 《墨辩》逻辑学 以西释中 以中释中 
谭戒甫《墨辩发微》的诠释系统
《系统科学学报》2023年第3期6-10,46,共6页甘伟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20017)。
谭戒甫《墨辩发微》是西学东渐背景下中国墨学研究的一部津梁之作,主要是他对《墨经》约180条经文和相应的说文以及大、小取的诠释。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基于整体性、系统性等思维原则,总结了他诠释《墨辩》的科学范式。从整体与部分...
关键词:谭戒甫 《墨辩》 诠释 
近代以来的“墨辩”研究与墨学复兴
《理论界》2022年第8期75-80,共6页田宝祥 
秦汉以后长期“中绝”的墨学,曾在近代迎来一次小的复兴。墨学之近代复兴由毕沅、王引之、孙诒让等人对《墨子》文本的校勘、注释而开启,经梁启超、胡适、郭沫若等人对墨家思想的研究与分析而形成浪潮。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墨学的复兴...
关键词:墨辩 墨学 逻辑 论辩 
《墨辩》中的物与辩者之学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3期42-43,共2页杨立华 
《墨辩》之称最早见于《晋书•鲁胜传》,指《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谭戒甫以为可增《大取》《小取》两篇,将墨家辩学的经典文献统称为《墨辩》。因战国末年墨家即已衰绝,加上历代儒者的批判,《墨子...
关键词:《墨子》 谭戒甫 经典文献 西学东渐 经说 
《墨辩》中的物被引量: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19-25,共7页杨立华 
《墨辩》是先秦哲学中最具逻辑性反思性格的哲学文献。在现代学术形成和奠基的阶段,关于《墨辩》的研究一时蔚为显学。《墨辩》中"纯客观"的物观的出现,是春秋末年礼序崩坏的结果。墨家以激进的"理性主义"态度,消解了礼序赋予物的价值...
关键词:逻辑性反思 物观 辩者之学 
栾调甫与民国学术史上的“墨辩”讨论
《齐鲁学刊》2020年第5期42-51,共10页朱斌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一般项目“齐鲁大学国学所研究”(19CLSJ08);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贯通学思两途’:栾调甫与民国学术史上的‘墨子辨’运动”(J18RA264)。
栾调甫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特殊的学者,一生以国学研究为志业,在墨学、名学、文字学及贾(思勰)学等领域皆有建树。他虽自学成才,却能与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大家论学交往,并“预流”现代墨学研究的大潮。他在矫正主流墨学研究之偏...
关键词:栾调甫 国学研究 墨子辨 坚白离盈二宗 齐鲁文化 
因明绝学抢救性研究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20年第3期38-42,共5页孙中原 
一、世界逻辑整体观从世界逻辑整体观研判,有助于深刻认知印度因明、中国墨辩与西方逻辑共同的逻辑本质。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环境不同,导致印度因明、中国墨辩与西方逻辑盛衰中命运的殊异。印度因明与中国墨辩,长期沦为冷门绝学,亟须抢救...
关键词:西方逻辑 印度因明 墨辩 科学研究方法论 抢救性 绝学 人体解剖 国家文化战略 
再论《墨辩》之“侔”与“不是而不然”——与周云之及谭戒甫先生商榷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钱爽 
除诸葛殷同先生外,尚有以周云之、谭戒甫等先生依据学界通说的《墨子·小取》篇"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与"一是而一非"这五种"比辞而俱行"的情形中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三种理论说法,衍生而出"不是而不然...
关键词:墨“侔” 不是而不然 周云之 谭戒甫 
《墨辩》的语言逻辑与必然性类比研究
《理论月刊》2020年第2期123-131,共9页万迪军 周保国 
语言与逻辑是紧密相连的。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一些特点和西方演绎逻辑的影响,都会造成对原文文意、逻辑范畴的理解偏差。在相关语言对应比辞排比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墨辩》的“类”是“有以同”的开放的自然类,元素属性组也是开放的自然...
关键词:墨辩 语言逻辑 自然类 必然性类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