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51)

作品数: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熊海英更多>>
相关机构:江汉大学湖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诚斋体江湖诗人南宋诗歌江西诗派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水利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隐藏在细节中的真相——南宋遗民诗人萧立之考论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44-149,共6页熊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11BZW051)
萧立之是晚宋江湖诗人。考辨其诗集和相关文献发现:萧立之幼子仕元;江西宁都萧氏父子应举、仕元等重大决策是世变之际基于家族发展需要作出的理性选择。通行对萧立之仕履经历的叙述颇有错谬,应予修正。萧立之曾入湖南郴州幕,旋知福建长...
关键词:萧立之 遗民 仕履 江西派 江湖诗人 
江湖诗人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以戴复古为代表
《中文论坛》2018年第1期76-93,共18页熊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南宋士阶层分化与文学生态之新变”(11BZW051)
戴复古出身平民,终身布衣;以诗为业,以诗人自视;奔波道途,求利求名,符合“江湖诗人”最核心、最狭窄的定义。他兼擅唐律与古体,欲兼融“江西”派和“四灵”体,依凭才气性情,成为江湖诗人之翘楚。戴复古的诗歌创作实绩与其论诗主张有矛盾...
关键词:江湖诗人 江湖体 戴复古 
从政治场域的边缘到诗歌场域的中心——晚宋江湖诗人的价值取向与身份认同被引量: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07-113,共7页熊海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11BZW051)
处在近世社会前端,南宋后期"江湖诗人"群体及其创作现象颇受关注。"江湖"有地理、文化和社会三个概念层面的涵义。论者一般从文化概念层面定义这个诗人群体,从而对其社会地位、身份及创作风貌有所预设;如果从社会概念层面理解"江湖",则...
关键词:南宋 江湖 诗歌场域 文化资本 
诗歌审美范畴的全新开拓——论“诚斋体”主于“趣”被引量: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00-105,共6页熊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1BZW051)"南宋士阶层分化与文学生态之新变"
从宋代至明清,"趣"在诗歌审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诚斋体"之所以呈现出不同于典型唐音、宋调的鲜明艺术特征,根源正在于杨万里的诗歌在情、理之外,全力开拓和表现新的审美范畴——"趣"。也因此杨万里特别重视触景得趣的"兴"诗法。"诚斋...
关键词:诗歌 诚斋体  审美范畴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对“诚斋体”之“自然”特质的深层阐析被引量:2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227-230,共4页熊海英 
国家社科基金"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资助项目(11BZW051)
以江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
关键词:南宋 江西诗派 杨万里 诚斋体 自然 
杨万里诗歌创作进阶与“诚斋体”的成型被引量:2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22-127,共6页熊海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11BZW051)
一般认为,杨万里的诗风有4次发展变化,通过文本细读与数据统计可以发现:"诚斋体"的成型与诗人的创作进阶并不同步;《朝天续集》时期创作变化的实质是将七律改造成流转圆活的风格;求"变"伴随着杨万里的全部创作历程。就"诚斋体"而言,从...
关键词:杨万里 诗歌创作 诚斋体 诗歌范式 解构 局限性 
古典诗歌审美传统的大突破——论“诚斋体”的变雅为俗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66-69,72,共5页熊海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11BZW051)
"俗"是"诚斋体"审美特质构成的重要因素。"诚斋体"诗歌语言白俗,因为杨万里大量使用白话口语入诗,并且接受民歌句法影响;诗歌题材常俗,以日常情景为主,显示出对重大庄严题材的回避倾向;诗歌情趣谐俗,不同于诗歌传统的典重高雅。"诚斋体...
关键词:“诚斋体” 语言 题材 情趣  
“非本色”创作及其诗歌史意义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98-104,共7页熊海英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51)
基于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三次大变革时期关键人物的创作皆具"非本色"特征,对韩愈、苏轼和杨万里"非本色"诗歌创作的个案进行研究。分析认为:"非本色"创作具有一些共同特征,表现在语言变革、审美价值观的突破、"游戏于斯文"的创作态度和重视...
关键词:诗歌 非本色 创作特质 诗歌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