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14)

作品数:16被引量:3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苏保华王椰林古风孔令辉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文杂志》《课程教育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意象意境研究绘事后素孔子魏晋玄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绘事后素”说看孔子的以礼释诗被引量:1
《中国美学研究》2019年第1期13-34,299-300,共23页苏保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1BZW014
迄今为止,'绘事后素'究竟做何解释,学术界仍然众说纷纭。通过还原'绘事后素'说生成的具体语境,我们更容易看清孔子以礼释诗、重构儒家文化镜像的基本理路。孔子出于其以道德、礼教治国的社会理想,不仅特别熟悉和推崇周代的冠服制度,而...
关键词:绘事后素 语境 以礼释诗 审美形态 
“意象”范畴的当代阐释与创构“意象美学”——兼论朱志荣“美是意象说”及与之相关的质疑被引量: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73-80,共8页苏保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11BZW01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以叶朗、夏之放、汪裕雄、朱志荣、陈伯海等学者为代表,通过确立"意象"为核心概念、元范畴或"基元",把对意象范畴的当代阐释转向营构意象美学或意象文艺学。意象研究的转向引出了一系列质疑:"意象"能否覆盖中国...
关键词:意象范畴 意象美学 转向 同质异构 实践存在 
2000年以来意境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6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02-110,共9页古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15年来,"意境"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课题。与20世纪后20年的意境研究相比,这一时期在文献整理、理论探讨和学术批评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譬如文献整理更全面,理论探讨更深入,学术批评更理性,亦获得了十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值得...
关键词:意境研究 新进展 文献整理 理论研究 学术批评 
从“必然”到“应当”:康德对认识论美学的超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1-17,共7页孔令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W014)
在探求审美客观必然性的过程中,经验主义美学陷入"审美趣味无争辩"的境地,理性主义美学则将审美与认识等同起来,从而取消了审美的独立性,认识论美学无法自圆其说。"应当"(sollen)是考察康德美学思想的一个关键词,不同于必然性,它表示一...
关键词:康德 认识论美学 “必然” “应当” 
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之考辨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131-137,共7页苏保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1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自汤用彤指出与汉代宇宙论相比魏晋玄学属于本体论之后,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的本体内涵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研究对象,并形成了三种玄学哲学及美学本体论:玄学人格本体论、玄学文化精神论与玄学生命本体论。魏晋玄学及玄学美学本体论生成...
关键词:玄学美学 本体内涵 有无之辨 名教与自然 
新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前沿问题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4年第1期37-43,共7页古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1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意境'概念的规范化、少数民族文论中的'意境'范畴、两岸三地'意境'研究的交流、'意境'范畴的现代存活、'意境'学科体系的建构和域外的'意境'研究等,都是新世纪意境研究的前沿问题。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希望学界同仁对于...
关键词:意境研究 前沿问题 存活 域外意境研究 
从笔记小说镜像看明清时期扬州的民间信仰
《人文杂志》2014年第4期59-66,共8页王椰林 苏保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项目号:11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扬州历史存在着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各种宗教在扬州皆有过广泛传播。明清时期的笔记小说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扬州民间信仰的实际状况,其中既有普遍出现于民间信仰之中的求吉心理,也有扬州作为商业都市所滋生的功利主义倾向。就宗教观...
关键词:文学镜像 求吉 功利主义 民间信仰 以情释鬼 
论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人学内涵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57-62,共6页苏保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魏晋玄学:日常生活转型与文学镜像重建研究"(项目编号:11BZW014)的阶段性成果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人学内涵。在对音乐社会功能的认识之中,贯穿了孔子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包含了他"修己成人"的人学宗旨;在对音乐的文化史考察中,孔子从主体与其精神产品的关系模式入手,提出了"文质彬彬"和"绘事后...
关键词:音乐美学 人学 "修己成人" "绘事后素" "尽善尽美" 
论老子、孔子“中和”观念之不同被引量: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4期60-66,共7页苏保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W014)
"中和"观念不只属于儒家。在老子和孔子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体系中,"中和"观念皆具有重要位置及丰富内涵。老子与孔子的"中和"观念是基于不同文化立场对周代社会、政治、文化所进行的总体评估和反思。在哲学本体论层面,老子的"中和"观倾向...
关键词:老子 孔子 中和 礼乐文化 
论“三玄”与玄学本体论的深层结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93-99,共7页苏保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W014)
"三玄"不仅是魏晋玄学哲学及美学的思想武库,也是其本体论内涵生成的土壤。玄学家们通过对《周易》《老子》《庄子》的重新阐释,渐次建构起"有无体用""虚静逍遥""得意忘象"三位一体的玄学本体论。在哲学本体论层面,"有无之辨"终结了此...
关键词:三玄 有无 虚静逍遥 立象尽意 本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