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skgt201204)

作品数:6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东杰郭书愚李德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近代史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论争国语阶级意识上半叶白话文运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代表全国”:20世纪上半叶的国语标准论争被引量:17
《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6期77-100,161,共24页王东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国语运动研究"(08BZS033);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201204)资助
国语标准的确立曾在20世纪上半叶激起广泛论争,其实质是如何塑造一个既能凝聚国人普遍认同又满足各种群体平等诉求的一体性文化,焦点则是何种语言能够"代表全国",以及谁有权力确定这个资格。论战交杂了不同地域、阶级意识的冲突,寄托了...
关键词:国语 国家统一 国民平等 地域意识 阶级意识 
清末社仓经首选任与乡村社会——以四川新津县社济仓为例被引量:3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李德英 冯帆 
2012年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近代长江上游农民生活状况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考察";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清代的学术与教育及其近代转型"(skgt201204)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
关键词:清末 四川 新津县 社济仓 社仓经首 乡村社会 
“返为自主国”:汉语进步论与中国近代的文化认同、政治理想被引量:3
《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6期146-159,共14页王东杰 
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 201204);四川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区域历史与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近代以来,随着殖民进程的开展,西方语言学家把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种类,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提出的形态三分法,其中把汉语定为最原始的语言。20世纪上半叶,一批中国语言学家提出汉语是一种最进步的语言,形态三分法乃是西人文化偏见的产物。...
关键词:中国语言学 形态分类法 进化论 西方中心论 文化政治 
“文字起于声音”:近代中国字拼音化思想对一个传统训诂理论的继承式颠覆被引量:5
《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4-27,共24页王东杰 
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201204)资助
20世纪的中国字拼音化思潮的一个学理基础就是把文字视为记录语言的符号,这是在西方的"言语中心主义"影响下产生的。但清代"小学"已经发展出一套"因声求义"的理论,其中就包括了"文字起于声音"的内容,而近代学者在论证中国字拼音化趋势...
关键词:因声求义 中国字拼音化 声音中心主义 历史进化论 
解放汉语:白话文引发的语文论争与汉字拼音化运动论证策略的调整被引量:6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0-66,共17页王东杰 
2012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skgt201204)
中国近代语文革新运动以"言文一致"为目标,同时包括了文体层面的白话文运动和文字层面的汉字拼音化运动。二者既相互支援,又彼此竞争。新文化运动后,白话文的迅速推广引发了一系列围绕汉语发展水平的论争。经过讨论,新文化人达成了共识...
关键词:语文革新 白话文运动 汉字拼音化 论证策略 思想生态圈 
“新旧交哄的激进时代”:以张之洞和存古学堂的“守旧”形象为例被引量: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44-54,共11页郭书愚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清季民初的保存国粹办学努力--以存古学堂为中心的考察"(12FZS009);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清代的学术与教育及其近代转型"(skgt201204)
清季朝野大体皆认同趋新的办学大方向。唯在野趋新士人中弥漫着对国家衰弱的焦虑情绪,以及急于追赶西方的紧迫感。在此氛围中,"守旧"成为晚清重臣张之洞及其晚年倡办的存古学堂在时人心中普遍留存的负面形象,与其自定位和办学实践形成...
关键词:张之洞 晚清新教育 舆论形象 保存国粹 存古学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