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WX028)

作品数:7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建生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台世界(中旬)》《文艺评论》《北方论丛》更多>>
相关主题:两宋之际别调高矮家学记忆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宋代文人眼中的“文潜体”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019-1024,共6页王建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CZW03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2CWX028)
苏轼认为张耒诗文"气韵雄拔、疏通秀朗",突出体现了苏门文人群体对君子风度的重视。南宋文人努力将张耒诗作为一种诗歌写作范式,体现了他们对前辈诗学资源的有效接受。吕本中从指导诗歌写作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张耒诗"自然奇逸"的特点...
关键词:宋代诗学 张耒诗 文潜体 范式 
吕祖谦的中原文献南传之功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5-50,共6页王建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宋的学派之争与文学嬗变"(13CZW036);教育部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2012CWX028)
吕祖谦是南宋乾淳时期的思想家,他在中原文献南传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全面地概括了"中原文献"的内涵,并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原文献的重任;秉持吕氏家学救偏补弊、不守门户之见的精神,在调和朱熹、陆九渊分歧时发挥出积极的效力。吕祖谦...
关键词:吕祖谦 中原文献 南传 吕氏家学 
两宋之际诗、道冲突与平衡——以吕本中为中心
《北方论丛》2014年第5期24-28,共5页王建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2012CWX028);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634)
两宋之际的一些诗人,既潜心于诗艺,又精研理学或禅学的心性之"道"。而要专意学"道",则需摒除世虑及文字牵绊;对于诗人来讲,这意味着要放弃对诗艺的求索。他们陷入了诗、道冲突的困惑中。吕本中的实例,生动地呈现了诗、道冲突与平衡的全...
关键词:吕本中 禅学 理学 诗学 
记忆、视野与文学典范化——以周紫芝对张耒诗的接受为中心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16-119,共4页王建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2012CWX028);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634);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20110491010)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在南宋诗歌创作与批评领域都引起了强烈反响。周紫芝少时便追慕张耒,且有宣城相从之缘,这成为他深刻的诗学记忆。因此,他在自己的批评领域竭力构筑张耒诗的典范地位。他认为张耒的乐府和一些代表性的诗篇迥...
关键词:南宋诗学 张耒 周紫芝 文学接受 
高还是矮:“东坡帽”小考被引量:2
《兰台世界(中旬)》2013年第10期160-160,共1页王建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2CWX028);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634)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所见的苏轼画像,有戴帽者,有著巾者,亦有戴斗笠者。苏轼所戴帽子的款式——"子瞻样",在文人士大夫中颇为流行。后世在提及"东坡帽"时,多以"高帽"称之。但在宋代",东坡帽"还有"矮帽"之称。
关键词:苏轼 东坡帽 高矮 
宋代陶渊明接受史上的别调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93-96,共4页王建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2012CWX028);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2012T50634)
南宋初年,胡安国父子与陈渊就杨时墓志铭的写作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便涉及到双方对陶渊明的不同认识:胡氏父子主张以陶渊明的高洁比附杨时之贤,陈渊则认为渊明去就随意、不合于义,与任事行义的时代精神不相吻合。在宋代的陶渊...
关键词:宋代文学 陶渊明研究 文学接受学 
两宋之际咏物诗中理学观念的渗透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3年第4期44-48,共5页王建生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南宋前期中原文献南传研究>(编号:11YJCZH16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南宋文人的中原记忆与文学写作>(编号:2012CWX028)的阶段性成果
《诗经》对鸟兽草木的题写,虽为零星散句,然状物贴切,又兼比兴之意,成为后代咏物诗的源头。经过汉魏六朝的不断发展,到了唐宋时代,许多著名诗人参与到咏物诗创作中,杜甫的“比兴深微”,苏轼、黄庭坚的“譬喻奇巧”,等等,促进...
关键词:咏物诗 理学 两宋 《诗经》 汉魏六朝 写作技法 诗创作 黄庭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