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2BYY025)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贝加陈丽吴春生朱福妹梁吉平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上海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言研究》《语文建设》《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语法化副词助动词假设连词介词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副词“会”的产生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3年第09Z期54-55,共2页吴春生 李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语法化研究"(02BYY025)
副词"会"是由动词"会"在语义、语用、句法等因素参与下语法化而来。从时间来看,时间副词"会"形成于战国时期,而范围副词"会"因其没有最终完成,在先秦及后世虽有见到,但均或为动词与副词的两可用例,或已经词汇化而削弱甚至脱落。
关键词: 副词 语法化 词汇化 
助动词“会”的产生和发展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233-238,共6页吴春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
助动词"会"产生于东汉时期,由"会合"义动词"会"在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的参与下演化发展而来。这一过程伴随着非元语用法到元语用法的转变,而从情态角度来看,助动词"会"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主观化逐渐加深的过程。
关键词:助动词 “会” 语法化 语法史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184-188,共5页陈丽 马贝加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语法化研究>(02BYY025);湖南省教育厅项目研究生创新基金(CX201B184)
汉语假设连词研究自袁仁林的《虚字说》已经经历了4个世纪的探索,取得了众多成果。综观汉语假设连词的已有研究成果,仍然存在重描写而轻解释,对假设连词的界定不明确,对假设连词的来源及其发展演变研究不够深入,忽视了假设连词与假设复...
关键词:假设连词 假设复句 虚词释义 《虚字说》 向熹 
在汉语历时分析中如何界定无条件连词被引量:1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140-144,共5页陈丽 梁吉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动词语法化研究"(02BYY025)成果之一
汉语无条件连词的判定涉及词汇层的历史演变问题,无条件连词多由跨层"不X"结构发展而来。从历时角度界定汉语无条件连词并探讨其语法化程度,单纯依据现代汉语判别标准会陷入连词辨别误区。在其从跨层"不X"类谓词结构到连词的发展过程中...
关键词:历时分析 无条件连词 界定 
假设连词“使”的语法化动因被引量:1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陈丽 马贝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温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3160603601010711)
假设连词"使"产生于先秦,由泛义动词"使"发展而来,经历了"使令动词-泛义动词-假设连词"的演变模式。"使+N+V2"格式中V2所表示事件实现可能性的弱化、事件所在时间的变化以及事件关涉人物的变化是"使"语法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假设连词 使 泛义动词 语法化 
原因介词“坐”的产生被引量:9
《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43-46,共4页马贝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动词语法化研究"(02BYY025)
动词"坐"的语法化始于汉代,至唐代,介词性质已经确定。语法学界通常认为在语言演变的机制中,"重新分析"和"扩展"是由语言内部因素引发的变化。我们将"扩展"分为五个类型,在"坐"的语法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条——源词所在格式中N或...
关键词: 介词 语法化 
“莫”的语法化被引量:4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79-84,共6页陈丽 马贝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
汉语史上,"莫"具有无定代词、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语气副词四种词性,其演变过程大致上也依此顺序。"莫"继续语法化,变为构词成分,如北方话副词"莫非"中的"莫"。在"莫"的语法化过程中,主语的次类变换、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和句式、句子语...
关键词: 语法化 无定代词 否定副词 劝戒副词 语气副词 
“须”的语法化被引量:2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111-116,共6页吴春生 马贝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
关键词: 助动词 副词 连词 语法化 
副词“旋”的产生及其发展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58-63,共6页朱福妹 马贝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YY025)
"旋"是战国晚期出现的副词,它由义为"旋转"的动词"旋"语法化而来;动词的次类变换、语用环境的变化是副词"旋"产生的主要因素。副词"旋"继续语法化,产生多种意义和功能,它的发展方向是源词影响的结果,也与语境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副词 语法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