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定代词

作品数:44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潘玉坤石定栩史红改焦长令马贝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京大学陕西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语文研究》《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所谓疑问代词应是一种特殊的无定代词
《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1期3-25,共23页王红旗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202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AS2309)项目资助。
所谓疑问代词并不具有询问功能,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无定代词,指称一个集合中任何可能的成员。特指问句的询问功能是句内外因素共同表达的,所谓疑问代词只是在表达中起了重要作用。“谁”等疑问代词在汉语特指问句、反问句和所谓虚指用...
关键词:疑问代词 无定代词 指称 询问 变项 
古汉语“有”字无定代词用法疏证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75-84,共10页张其昀 
古汉语中“有”字有一种无定代词用法,它直接用在动词(含动词性短语)前,在表示“存在”义之外,还有称代动词义所关涉的不确定的人、物或事的意义。“有”字的无定代词用法可在语义、语法两个层面加以证明。在语义层面,可通过以前后句、...
关键词:“有”字 无定代词 疏证 
上古汉语无定代词研究中存在之分歧辨正
《江淮论坛》2022年第3期166-172,共7页李璐 曹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至民国末期汉语代词发展演变史研究”(15BYY130)。
上古汉语中的无定代词主要有“某”“或”“有”“莫”等。无定代词“某”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定语,也常作宾语和主语,更多指代不明言的人、地、事、物等。无定代词“或”只作主语,一般指代人,很少用来指代事物,指代事物时多用来指代动物...
关键词:上古汉语 无定代词 研究现状 分歧 辨正 
否定结构“无以”的发展及其相关问题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57-64,共8页向贤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字文化圈《切韵》文献集成与研究”(19ZDA316);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秦汉出土实物文字数据库语料深加工研究”(16JJD740011)。
否定结构“无以”产生于先秦,其中,“无”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具有陈述和指称双重功能,“以”是后置介词,充当“无”和小句核心VP的联系项。“无以”主要处在VP前,作VP的状语。随着汉语双音化趋势和精密化趋势的加强,“无以”逐渐融合。...
关键词:“无以” 否定性无定代词 后置介词 联系项 
现代汉语无定代词“有的”“没的”分析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22年第9期30-32,共3页史红改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动词基本语义特征——过程范畴、完结范畴的类型学研究”(18BYY175)。
“有的”“没的”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用词,但是这两个词的词类性质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明确,两个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利用结构语言学的分布分析法、统计法、语义分析法和语言类比法对“有的”“没的”的语法性...
关键词:“有的” “没的” 无定代词 
汉语论元否定句的类型归属及其库藏背景被引量:2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38-53,共16页刘丹青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9AYY004);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科研启动项目资助。
论元否定指以否定形式表达论元(主要是宾语)量化值为零的命题。Kahrel(1996)通过跨语言考察,归纳论元否定的表达手段有5种类型,其中汉语有类型1(John not bought something)和类型5(There is nothing that John bought.),主要依据是"我...
关键词:论元否定句类型 零量化 无指代词 无定代词 任指代词 光杆名词语 库藏背景 
从否定词看上古汉语否定范畴的编码模式——兼论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的产生与消亡
《龙岩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36-42,53,共8页向贤文 
上古汉语的否定范畴有两种编码模式:由否定副词和否定动词表现出的直接编码和由否定性无定代词表现出的混合编码。后者的核心,即否定性无定代词可以归并为一个“亡”。其来源于否定性存在动词“亡”,产生的源构式是“亡+不若”,动因是...
关键词:编码模式 否定性无定代词 “亡” 组并理据 焦点理据 
上古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被引量:4
《古汉语研究》2020年第1期14-27,126,共15页杨薇薇 潘玉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40011)
上古汉语“亡”“莫”“罔”等常可表“没有谁/什么”的意思,但它们的词性归属、来源和产生机制目前仍存争议。本文首先辨明,将该类否定词归人动词或副词都是不合适的,它们确属代词。然后通过梳理甲骨文、金文等早期材料中相关否定词的...
关键词:否定性无定代词 否定动词 否定副词  产生机制 
现代汉语否定性无定代词“没的”被引量:5
《当代语言学》2018年第2期179-194,共16页沈阳 史红改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语言计算模型与理论"(项目号2014CB34050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项目号12&ZD17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汉语复杂动词结构研究"(项目号10FYY006)的支持
本文讨论"这孩子没的救了、这下大家都没的休息了"这类"没的(V)"结构中的"没的"。"没的(V)"在形式上经历了"无得(NV/VN)、无得(V)、没得(V)"和"没的(V)";在意义上从表示"没什么(东西)V"发展到"没什么(条件)V",即从"无N(可)V"发展到"无可...
关键词:没的(V) 没得(V) 否定性无定代词 语法化 信息结构 
文言文教学中虚词“所”的“无定代词”用法试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40-42,共3页邱绍军 
众所周知,"所"字是高考《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在文言教学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但一直以来,对"所"字的用法都存在谬误,部分用法可重新界定为"无定代词",更有利于教学。
关键词:文言虚词 “所”用法 无定代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