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X053)

作品数:12被引量:3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华伟符得团陈新专陈晓龙何继龄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个体品德品德培育古代书院个体德性传统家训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德楷模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以明代士绅为例被引量:1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0-54,共5页陈新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08BZX05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明清士绅与个体道德品质培育问题研究"(10YJC710006)
作为道德楷模的明代士绅一方面传承着自周代以来的以儒学为基础的士人遗风,在有明社会士绅同时承担了家族和基层社会道德教化和个体道德品质培养的任务。士绅以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着乡民,净化了社会环境,改变着民风民俗和社会...
关键词:道德楷模 个体品质 明代士绅 
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及其当代启示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47-50,共4页吕耀怀 杜华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编号:08BZX053);2012年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古代书院道德教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编号:2011047)的阶段性成果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体系个体化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作为私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和官学的重要补充,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通过特殊的道德知识教授方法、幽雅的道德环境浸润以及积极的道德行为践履,为实现传统社...
关键词:古代书院 个体德性 培育 启示 
古代书院道德教化的现代启示被引量:4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35-36,42,共3页杜华伟 谢致远 
2012年兰州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古代书院道德教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编号:2011047);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编号:08BZX053)的阶段性成果
古代书院在知识教育的同时,非常注重通过挖掘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内涵、发挥书院教师道德示范效应以及体现书院环境道德育人功能来进行道德教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效果。挖掘古代书院道德教化途径,对于当前我国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关键词:古代书院 道德教化 现代启示 
古代书院个体德性培育机制探析被引量: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08-112,共5页杜华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08BZX053)
个体德性培育过程实质上是社会普遍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与行为准则的过程,我国古代书院在个体德性培育方面,遵循道德心理学"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即通过系统的道德知识学习、丰富的道德情感浸润、坚定的道德意...
关键词:古代书院 个体品德 培育机制 
古代书院个体品德培育的途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121-124,共4页杜华伟 赵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08BZX053)阶段性成果
古代书院秉承儒家"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系统有效且独具特色的个体品德培育模式,即通过挖掘经典著作道德内涵、强化社会游历道德功能、深化书院祭祀道德意蕴,最终促成生徒个体自觉道德践履。
关键词:古代书院 个体品德 培育模式 
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四篇)--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的价值目标及实现理路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41-44,共4页陈晓龙 赵兴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项目编号:08BZX053)阶段性成果;符得团副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ZX009)主要研究成果
注重个体品德培育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特点,先秦儒家为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提供的价值目标是理想人格,而理想人格的基本内涵又是由仁、义、礼、智、孝悌等基本道德规范所规定的。理想人格这一价值目标的实现首先基于道德教育所达到的个...
关键词:个体品德 价值目标 实现理路 
《颜氏家训》对古代个体品德培育基本道德规范的具体化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44-48,共5页符得团 
陈晓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项目编号:08BZX053)阶段性成果;符得团副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ZX009)主要研究成果
《颜氏家训》是中国家训之祖,古代家庭道德教育之所以有效,就在于以其为代表的古代家训作为将一般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渡向个体品德的逻辑和实践中介,通过采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生动化和形象化文化表达方式,成功地实现...
关键词:颜氏家训 道德规范 具体化 
古代家训培育个体品德的方式和途径被引量:6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48-51,共4页马建欣 
陈晓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项目编号:08BZX053)阶段性成果;符得团副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ZX009)主要研究成果
古代家训作为儒家文化走下圣坛而广被民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我国个体品德培育发展史上最具特色的教育范式,其作用的发挥表现在它不仅通过家长的耳提面命等日常训诫使道德伦理进入了寻常百姓人家,借助于制作和修订家训昭示子孙进退容止,而...
关键词:古代家训 个体品德培育 方式和途径 
传统家训道德培育的当代启示被引量:13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52-55,共4页陈新专 符得团 
陈晓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项目编号:08BZX053)阶段性成果;符得团副研究员主持的"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XZX009)主要研究成果
从现代德育工作的实际出发,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传统家训道德培育的成功经验,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的基础上,通过搞好现代家庭道德教育,创设民间化的德育范式,辅之以生活化和常态化的个体品德培育方式,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和公民...
关键词:传统家训 道德培育 启示 
论民间规约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中的作用被引量: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02-105,共4页符得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家训与个体品德培育问题研究"(10XZX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个体品德培育机制研究--基于非正式制度的分析"(08BZX053)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个体品德培育机制,其中通过民间规约促使社会普遍价值原则具体化、生活化以培育个体品德是十分重要的路径。家训、族规、乡约是三种主要的民间规约形式,在古代个体品德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间规约 个体品德 家训 族规 乡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