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KS031)

作品数:9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司空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月刊》《哲学分析》《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阿格妮丝·赫勒马克思主义苏东剧变伦理学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自由、日常生活与信仰——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被引量:2
《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48-53,共6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项目编号:12CKS031)的阶段性成果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致力于使人成为人的问题,这在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都有效。在集体层面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整体对斯大林主义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抗争,即集体成人之路;在个人层面则是个人如何实现自己的命运,而个人的命...
关键词:自由 日常生活 道德 信仰 空间 现代性 
近年来中东欧一些国家社会抗议运动与左翼运动的新特点——以斯洛文尼亚和保加利亚为例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5年第5期68-76,共9页赵司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项目编号:12CKS031)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频发,左翼也积极参与其中。左翼的参与呈现出三个特征:新主体与新媒体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新结合;年轻一代看到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生命力。尽管中东欧社会抗议运动的主体不仅有左翼,也有右翼,而且左翼的诉求...
关键词:抗议运动 左翼运动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社会主义 
阿格妮丝·赫勒的个性伦理学及其悖论被引量:2
《学术月刊》2015年第9期51-57,41,共8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的阶段性成果
反-政治的政治是苏东剧变前东欧知识分子所处的一种典型状态。反-政治的政治以道德伦理作为反抗国家、反-体制的武器。我们在反-政治的政治背景下理解阿格妮丝·赫勒的个性伦理学。个性伦理学以尼采作为出发点,将唤醒主体、确立自由优...
关键词:反-政治的政治 唤醒主体 自由优先性原则 无家可归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批判的力量与缺陷——以阿格妮丝·赫勒的思想为例被引量:2
《学术交流》2015年第9期6-10,共5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反思批判力量,从出现伊始就具有道德的含义。例如赫勒对个性、责任、命运和有意义生活的探求,不仅具有哲学含义,而且具有道德含义。这些词汇编织成一种新的语言和知识之网并获得新的权力时,便具...
关键词:道德批判 知识 语言 权力 
金融资本、食利者意识与劳动观念的回归被引量:2
《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8期37-39,共3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信息文明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系研究"(13AZD094)阶段性成果
理性看待金融资本我们需要对金融资本作出理性的、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一概而论金融资本对劳动观念的挑战。首先,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是互存的,良性的金融资本是实体经济的后盾。企业创建之初就需要金融资本的支持;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
关键词:金融资本 劳动观念 回归 意识 实体经济 证券市场 企业创建 企业发展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4年第6期20-25,共6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反思.批判.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2010EKS001)
阿格妮丝·赫勒的著作蕴含着一条解放的主线,主题从政治解放到文化解放,向伦理解放演进。政治解放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展开,将"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替代;文化解放则从宏观政治转向了微观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的"需...
关键词:政治解放 文化解放 伦理解放 需要 个性伦理学 自我救赎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转向及启示——以卢卡奇、葛兰西和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为例被引量:9
《哲学分析》2013年第3期129-137,199,共9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项目编号:12CKS031);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反思.批判.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项目编号:2010EKS001)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东欧马克思主义均在历史的重要时期发生了日常生活转向,卢卡奇强调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葛兰西强调文化领导权,赫勒的日常生活理论致力于个性伦理的建构。日常生活转向涉及启蒙,启蒙与意识形态相关,而意识形态的有...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东欧马克思主义 日常生活 
论文化认同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被引量:10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1期118-125,共8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12CKS031);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反思.批判.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2010EKS00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广大社会群体文化认同的基础。这不仅由中国的社会结构决定,而且可以从中东欧转型社会文化认同危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对待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中东欧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认同 苏东剧变 
苏东剧变后的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匈牙利为典型个案的分析
《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17-23,共7页赵司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启示"(项目号:12CKS031);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反思.批判.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欧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项目号:2010EKS001);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专项项目"布达佩斯学派的现代性文化理论研究"(项目号:11D042)的阶段性成果
苏东剧变后匈牙利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三个转向:一是后马克思主义转向,从马克思"主义"返回到马克思本身,将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种与现代性相关的政治哲学,而放弃"主义"之称;二是激进批判转向,仍然坚持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批判,寻找无产阶级革...
关键词:后马克思主义 工人阶级 工人 新社会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