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6-19)

作品数:19被引量:52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赵竹张耀兰杜世州曹承富屈会娟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蒙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更多>>
相关期刊:《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中国农学通报》《安徽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小麦冬小麦氮肥运筹氮肥运筹模式超高产小麦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2种穗型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安徽农业科学》2019年第17期35-37,共3页王竟绍 谭娟 邹兵 董召荣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6B06,2008BAD96B12)
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的中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的高...
关键词:小麦 穗型 氮肥 密度 叶面积指数 产量 
主要栽培因素对皖麦52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2011年第7期57-59,93,共4页张健 董召荣 葛琳琳 李斌 陈莉 谭娟 李赵龙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DA6B062008BAD96B12);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了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中筋小麦皖麦52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皖麦52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施钾量、施磷量和密度;施氮量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最大,依次是行距、密度、施钾量和施磷量...
关键词:小麦 品质 栽培因素 
不同穗型小麦花后物质运转及产量对氮肥的响应被引量:7
《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2期63-67,共5页邹兵 董召荣 王竞绍 张健 谭娟 徐晓光 刘亚 李小伟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9BADA6B06;2008BAD96B12);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
关键词:小麦 不同穗型 氮肥运筹 物质运转 产量 
密度、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14-19,共6页王竟绍 董召荣 张健 邹兵 徐晓光 谭娟 聂刚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6B06;2008BAD96B12);安徽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共同资助
以烟农19和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多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提高有利于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单位面积穗数的增加,而穗粒数与千粒重随播种密度的加大而减小。氮肥基追比例增加与...
关键词:小麦 密度 氮肥基追比例 多穗型 大穗型 产量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1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年第1期9-15,共7页杜世州 曹承富 张耀兰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资助
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肥比例对小麦植株养分含量、肥料吸收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达9000 kg/hm2以上的超高产水平,每公顷吸收氮、磷、钾量分别为259.25~315.00 kg、8...
关键词:小麦 氮肥运筹 养分吸收利用 氮效率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江苏农业学报》2010年第4期696-699,共4页魏凤珍 李金才 屈会娟 沈学善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6B0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1013)
以中筋高产小麦品种新麦18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从土壤-小麦植株系统出发研究了3个梯度氮肥用量(180 kg/hm2、240 kg/hm2和300 kg/hm2)和3种基追比例(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基肥:拔节肥为5∶5和基肥∶拔节肥为7∶3...
关键词:冬小麦 施氮模式 冻害 茎秆抗倒伏性能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分析被引量:12
《华北农学报》2010年第B12期84-87,共4页张耀兰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
选取安徽省淮北地区7个小麦高产品种,对其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 1...
关键词:高产小麦 灌浆特性 粒重 
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被引量:10
《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第2期337-341,352,共6页杜世州 曹承富 张耀兰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
为给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优质种植中合理施氮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研究了超高产栽培条件下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纯氮307.5~322.5 kg.hm-2(其中有机氮37.5~52.5 kg.hm-2,化肥氮270...
关键词:小麦 淮北地区 追氮时期 产量 品质 
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品种资源筛选及其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8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4期1761-1764,共4页乔玉强 曹承富 赵竹 杜世州 张耀兰 刘永华 张四华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
[目的]筛选适合淮北地区种植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小麦品种。[方法]于2006~2007和2007~2008年2个年度田间试验中分别对26个小麦供试品种的产量性状、分蘖特性、养分吸收特性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26个小麦供试品种中...
关键词:超高产小麦 生理指标 品种筛选 
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7
《麦类作物学报》2010年第1期123-128,共6页魏凤珍 李金才 王成雨 屈会娟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9BADA6B03);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6-19);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70411013)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无污染及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以烟农19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0-100 cm土体内的全氮含量。在小麦越冬...
关键词:冬小麦 施氮量 追肥比例 土壤氮素累积 氮素吸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