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SJD750019)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汪顺来张树娟张莹波更多>>
相关机构:常州工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时代文学(上半月)》更多>>
相关主题:莫里森《所罗门之歌》《圣经》互文性研究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托妮·莫里森《天堂》的精神生态观照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50-55,共6页张莹波 张树娟 
江苏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SJD750019);常州工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基金项目(YN1335)资助
托妮·莫里森的《天堂》通过对比黑人聚居的鲁比镇固步自封的男性宗法社会和女修道院崇尚自然、开放博爱的人间天堂来呈现美国非洲裔族群在寻求自身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缺陷和弊端,揭露黑人群体因颠覆白人至上的种族歧视而自我迷...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天堂》 黑人族群 精神生态 
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结被引量: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107-109,共3页汪顺来 
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基金指导项目(2010SJD750019)
美国华裔文学是中美文化碰撞和杂交的产物,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美国华裔从客居到定居,再到漂泊流散,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美国华裔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族裔体验。以伍慧明的《骨》和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为例,揭示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恋"骨"情...
关键词:《骨》 《接骨师之女》 恋“骨”情结 身份 中国传统文化 
《所罗门之歌》与《圣经》的文化互文性研究被引量:5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第2期272-275,共4页汪顺来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50019】研究成果;2010年度常州工学院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YN1038】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的象征,是西方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黑人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从理查德·赖特到托妮·莫里森,许多黑人作家都援用《圣经》中的典故来隐喻美国黑人的地位和身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圣经典故 文化互文性 莫里森 
“蝴蝶”梦的破灭——解构《蝴蝶君》中的二元对立模式被引量:1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45-48,共4页汪顺来 
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2010SJD750019)
黄哲伦在华裔美国戏剧发展的三大浪潮中表现不凡,尤其是他的剧作《蝴蝶君》取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该剧不仅模拟了《蝴蝶夫人》的框架和内容,还创造性地对表现手法进行革新,力图颠覆剧中固有的二元对立模式。文章运用解构主义和后殖...
关键词:黄哲伦 《蝴蝶君》 二元对立 解构主义 后殖民批评 
《所罗门之歌》的空间批评
《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年第2期204-206,211,共4页汪顺来 
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0SJD750019)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使人们的空间体验发生变化,反映在文学体验上,就是传统的完整的叙述模式被打破,从一统向多元变迁。空间理论强调空间的多元性,为文学尤其是族裔文学的研究注入了活力。少数族裔作家对空间一直都很关注,在他们的作品...
关键词:《所罗门之歌》 托妮·莫里森 美国黑人传统文化 空间批评理论 
《土生子》中的隐喻意义被引量:1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2期162-163,共2页汪顺来 
2010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阶段性成果(2010SJD750019)
理查德·赖特是位隐喻大师,他继承了黑人文学中的隐喻性传统,在《土生子》中塑造了一个新黑人的形象——托马斯·别格,粉碎了白人主流文化中黑人的概念化形象——汤姆叔叔。文章根据隐喻理论和黑人文学中的隐喻性传统,分析小说中特定的...
关键词:《土生子》 托马斯·别格 隐喻理论 隐喻性传统 恐惧心理 文化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