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23)

作品数:8被引量:6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刁晏斌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文教学与研究》《励耘语言学刊》《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两岸四地被动句字句言语社区华语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两岸四地的“遭”字句及其与“被”字句的差异被引量:17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5期70-77,共8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10BYY023)的阶段性成果
在台港澳三地,使用文言被动标记"遭"的"遭"字句比较常见,并且有比较丰富多样的结构类型,由此形成了三地被动句的一个重要特色。大陆地区这样的用例不多,主要原因是语言表达趋于通俗化与口语化。这一形式在台湾用得最多,这主要是因为台...
关键词:两岸四地 被动句 “遭”字句 
两岸四地“将”字句及其使用情况考察被引量:7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37-43,共7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10BYY023)
两岸四地"将"字句的使用频率相差不多,但是语义类型却有不小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谓语动词的选择和使用上:大陆多为[+强处置性、弱致使性],而台港澳地区则多用[+强致使性、弱处置性]动词。除此之外,大陆与台港澳在"将"字句在书面语体色...
关键词:两岸四地 现代汉语 “将”字句 
台港澳地区“搞”的使用情况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被引量:1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80-83,88,共5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10BYY023)
虚义动词"搞"的使用情况在两岸四地有很大不同,就台湾的情况来说,在使用频率、用法以及感情色彩方面都与大陆呈相当明显的对立分布,而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则是对此词的负面认识和评价;香港"搞"字句常以"港式中文"面目出现,并且多用...
关键词:两岸四地 虚义动词 “搞” 
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现状及思考被引量:21
《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95-103,共9页刁晏斌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现象研究"(项目编号:10BYY0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经过近30年的时间,两岸四地语言对比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具体表现在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拓展和加深,形成了言语社区与全球华语这样两个重要的认识和观念,编纂出版了有份量的新型工具书等。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对象的称名严重不...
关键词:两岸四地 言语社区 华语 
两岸四地“有+VP”形式考察被引量:8
《励耘语言学刊》2012年第1期27-51,共25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现象研究”(项目批准号:10BYY023)的阶段性成果
两岸四地"有+VP"形式在来源、实时的使用情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在台湾,它与闽方言源形式差异明显,已经成为通用口语的"主流"形式,但在书面语中却只是"支流"。在港澳地区,"有+VP"用得更多,并且有更为浓厚的...
关键词:两岸四地 句法 “有+VP”形式 
“港式中文”与早期现代汉语被引量:12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10BYY023)
在内地与香港语言对比研究中,"港式中文"受关注的程度很高,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是,一些人对港式中文的基础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甚至是比较模糊。港式中文的"底本"是早期现代汉语,即上世纪前半叶的"国语",二者无论在词汇还是语法...
关键词:港式中文 早期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史 
港台汉语独特的简缩形式及其与内地的差异被引量:11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期7-13,共7页刁晏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岸四地若干现代汉语差异与融合研究"(10BYY023)
港台汉语是指以港台"国语"为代表的地区所使用的现代汉语,它的缩略词语很有特点,与内地有明显差异,其主要表现是有大量临时性组合的简缩,以及三音节成词的双音化简缩等,它们具有面广量大、复现率相对较低和可懂度相对较高等几个特点,由...
关键词:港台汉语 内地汉语 缩略词语 简缩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