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752031)

作品数: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郭英杰王文周丽艳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互文戏仿诗歌美国诗歌中国诗歌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从“父亲”到“宇宙心灵”:李立扬诗歌中超越族裔的家园意识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31-133,共3页周丽艳 王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美诗歌的互文和戏仿性研究"(10YJA75203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诗歌与美国意象派诗歌的互文性研究"(2014J11);北方民族大学教师基本科研项目"当代美国诗歌中的佛道情结"
贯穿在李立扬诗歌创作中的一条主线是家园意识,表现为两个向度的思考:一是对故乡、历史的回看;二是对此在、当下的感知和体悟。前者弥散在他对以父亲形象为代表的家国历史的回顾中,形成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归乡"冲动;后者则更多体现了发...
关键词:李立扬 华裔诗人 家园意识 
模仿与超越——庞德对叶芝象征主义风格的习得性研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63-70,共8页郭英杰 
陕西省社科项目(2014J1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75203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PA10500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助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对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与庞德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旨在说明:在庞德一生的创作当中,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对他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庞德对叶芝象征主义风格不只是形式方面的模仿,还有理论和实践方面的...
关键词:庞德 《诗章》 叶芝 象征主义 
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被引量: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36-46,共11页郭英杰 
陕西省社科项目(2014J11);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A75203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GPA105004);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2013CXB01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拟从互文与戏仿视角对1919—1949年美国诗歌和中国诗歌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说明:1919—1949年美国诗歌对中国诗歌的互文与戏仿具有丰富和鲜活的内容,表现在:(1)庞德掀起的《神州》风愈吹愈烈,呈现出巨大的张力;(2)中国儒、道、...
关键词:互文 戏仿 中美诗歌 
互文性视角下1919~1949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元素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55-63,共9页郭英杰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5203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PA105004);陕西省社科联项目(2013Z092);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2013CXB013);2013陕西师范大学与美国北亚立桑那大学校际交流项目(P-1-04989)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助互文性理论对1919~1949年美国新诗运动中的中国元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说明:美国诗歌不仅戏仿中国诗歌的主题和形式,还戏仿中国诗歌的语言、思维和呈现方式;中国艺术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发挥了媒介作用;美国新诗诗人通过译介...
关键词:互文 美国新诗 中国元素 
19世纪末~1919年中美诗歌的互文与戏仿性初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8期55-63,共9页郭英杰 王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美诗歌的互文和戏仿性研究"(10YJA75203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GPA105004);陕西省社科项目(08K005);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2013CXB01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借助互文与戏仿的相关理论,从互文与戏仿视角对19世纪末~1919年中美诗歌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探索,旨在说明:中美诗歌是文本互文与戏仿世界里的奇葩;虽然中美诗歌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但是它们都具有文本的一般属性;此外,中...
关键词:互文 戏仿 中美诗歌 
庞德《比萨诗章》中的互文与戏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36-141,共6页王文 郭英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752031)
《比萨诗章》是庞德代表作《诗章》中的精华,被誉为美国现代派诗歌的丰碑。《比萨诗章》具有明显的互文风格,影射着诗人绮丽美好但又悲观绝望的梦想;同时,它又有戏仿的痕迹,通过戏说古往今来的历史故事、五大洲四大洋的典故传说,对纷繁...
关键词:美国现代派诗歌 庞德 《比萨诗章》 互文 戏仿 
互文与戏仿:历史渊源和中西诗学对话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54-61,共8页郭英杰 王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美诗歌的互文和戏仿性研究"(10YJA75203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体系研究"(GPA105004)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采用中西诗学比较的方法,对互文与戏仿的历史渊源进行梳理与解读,旨在说明中西诗学文本内部互文与戏仿的本质,同时对中西诗学对话的客观性予以讨论。该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描述互文与戏仿在中西文化背景中的意义为学术界提供参照;此...
关键词:互文 戏仿 中西诗学 对话 
政治互文下的《比萨诗章》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2年第2期9-14,共6页郭英杰 王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美诗歌的互文和戏仿性研究”(项目编号:10YJA752031)
《比萨诗章》是庞德《诗章》最引人瞩目和主题最有争议的部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政治性。虽然它是庞德精神遭受重创和打击,"痛定思痛"之后写成的心灵"教科书",但是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政治理想与政治现实的互文式表达和反思。政治的...
关键词:庞德 《比萨诗章》 政治 互文 
试论惠特曼的“泛性观”及其表现形式被引量: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34-39,51,共7页郭英杰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师范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体系研究"(GPA105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0世纪中美诗歌的互文和戏仿性研究"(10YJA752031)的阶段性成果
惠特曼的"泛性观"具有先验性。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语境中,惠特曼的"泛性观"已与大众传媒和现代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惠特曼先于达尔文和弗洛伊德,预见并描述了人类性发展的4种基本形式:自恋、异性恋、同性恋和宇宙恋,奠定了他在世界性学...
关键词:惠特曼 “泛性观” 表现形式 先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