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37-1945)

作品数:56被引量:103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温金童刘大禹蔡斐张杰闫庆生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陇东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历史教学(下半月)》《新闻与写作》《开放时代》更多>>
相关主题: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中国共产党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国立高校会计纠纷案研究
《近代中国》2023年第1期300-324,共25页张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战时教育部与高校关系研究(1937—1945)”(19BZS115)的成果
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新任部长陈立夫就职不久后便在大后方教育系统,尤其是国立高校中推行会计制度,并称该制度是其“施政第一要事”②。陈立夫之所以如此重视会计制度是因为会计关涉教育经费管理与使用问题,是教育主政者统制教育的重...
关键词:教育经费 陈立夫 会计制度 国民政府教育部 抗战时期大后方 国立高校 主政者 统制 
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话语建构的多重意蕴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28-141,共14页洪富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
“全面抗战”是战时中共使用频率极高的政治话语,是高度凝练战时中共战略与政略的核心概念。中共“全面抗战”话语的生成是在国共论争的大背景下形成并不断演进的,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在国共论争视域下,中共“全面抗战”话语建构具有多...
关键词:国共论争 中国共产党 全面抗战 话语建构 意蕴 
战时马克思主义史家的学术转向与论争——以《中苏文化》为考察对象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年第3期1-7,共7页郑善庆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的中国史家群体研究(1937-1945)”(16FZS038)。
抗战时期以《中苏文化》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学人群体,在皖南事变后,学术研究出现明显的转向。皖南事变前,郭沫若、翦伯赞、侯外庐等马派史家,以古喻今,参与学术论争,发表激烈政见,著述内容偏重革命性;皖南事变后,国民政府实施了文化高...
关键词:抗战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家 《中苏文化》 学术中国化 
全面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抗日根据地青年工作之比较被引量:1
《长治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77-84,共8页杨清毓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
青年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工作。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争取抗战胜利,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团结共同抗战,党在抗日根据地、抗战大后方和沦陷区开展了不同形式与内容的青年工作。相较于沦陷区,党在抗战大后方...
关键词:抗战大后方 抗日根据地 青年工作 
基于问题导向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维互动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1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121-125,共5页洪富忠 
国家社科基金2021年度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设的目的是从历史维度出发,解决大学生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认识问题,进而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个选择” 多维互动 教学创新 
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政治话语研究述评
《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4期79-86,共8页洪富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在国共论争中的政治话语建构及历史经验研究(1937—1945)”(21BDJ084)。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话语是指反映党的理论或观点的语言系统表达。党的百年政治话语经历了从外部输入到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全面抗战时期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不断成熟的关键时期。学术界围绕政治话语的重要概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全面抗战时期 政治话语 大后方 
抗战时期解放区对电影文化的建构与改造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2期72-77,共6页张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研究(1937—1945)”(20FYSB018)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的解放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知识分子个体的思想改造运动,从而完成了对解放区文艺创作的重塑。自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影事业在主题创作上始终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昂扬的斗争精神,以政治宣传为主要目的成为了电影工作者们不...
关键词:抗战时期 解放区 延安电影团 
思乡:战时华北根据地士兵的家庭观念(1937—1949)被引量:2
《开放时代》2023年第2期59-74,M0004,M0005,共18页宋弘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日常生活研究(1937—1945)”(项目批准号:21CZS05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士兵的家庭观念是影响军队力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中共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士兵与家庭的联系方式一般包括通信和见面,针对通信中的问题,中共加强了对信件内容的审查和对信件输送的管理;针对士兵与家属见面的方式,中共一方面...
关键词:家庭观念 中共士兵 日常生活 革命家属 
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馆图书出版工作的历史意义
《出版发行研究》2023年第4期93-99,共7页蔡斐 汤程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抗战大后方新闻史研究”(1937—1945)(项目编号:16BXW00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抗战工程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共产党抗战大后方新闻舆论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8ZDKZ02)的阶段性成果。
图书出版工作是抗战时期新华日报馆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发现,新华日报馆的图书努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关于全民族抗战的正确主张,在大后方开展对国民党投降派和顽固派的舆论斗争,发挥图书出版工作在建党和巩固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图书...
关键词:新华日报馆 图书出版工作 新华方面军 
才兼文武: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华北的干部军事化被引量:4
《抗日战争研究》2023年第1期80-92,M0004,共14页宋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日常生活研究(1937—1945)”(21CZS054)的阶段性成果。
1941年前后,中国共产党针对战争局势的变化,号召“干部军事化”,强调干部要学习军事,学习在战争环境下坚持生存的技能。不过,虽然有干部积极学习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但有的干部不愿意学习军事,认为与军事相比,政治、文化的力量更强。针...
关键词:华北根据地 军事化 政治化 太行根据地 冀鲁豫根据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