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2W056)

作品数:20被引量:3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科安更多>>
相关机构:泉州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小说创作叙事策略主流意识形态夏衍剧作张爱玲小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左翼意识形态的规训与缺位——论夏衍剧作之二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133-137,共5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2W056)
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夏衍把戏剧艺术当成"抗战建国"最有力的武器,其左翼思想表现出来的"阶级意识"让位于"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而他带着这种思想倾向创作的抗战剧作,必然遭致后来50年代社会重视以"阶级意识"为主、呼唤塑造时代英...
关键词:夏衍剧作 民族意识 阶级意识 意识形态内涵 
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与民间文化的改造——试论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0期129-135,共7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周立波在《山乡巨变》这部小说中采用了革命承诺和现实政治攻势相结合,以反映农民内部"不流血的矛盾"为特色的喜剧性叙事策略,从而力图讲述和证明"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合理性和历史的必然性;同时也写出了民间文化形态如何被主流意识形...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 叙事策略 民间文化 新人物塑造 
重构新的社会秩序与意识形态的修辞立场——关于周立波《暴风骤雨》的一种解读被引量: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75-80,共6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阶级斗争叙事是周立波土改小说的一个很重要的修辞策略,这不仅表现在作者瓦解了农村中以血缘关系定亲疏的成规,而且巧妙地借助宗法社会所形成的伦理规则为阶级斗争叙事服务;而"革命话语"对"农民语言"的改造和修正这一事实,也恰好说明经...
关键词:新的社会秩序 意识形态 修辞立场 农民语言 
左翼意识形态与人道主义的深度关联--论夏衍剧作独特的价值内涵被引量:2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62-71,共10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项目编号:04B2W056)
夏衍作为左翼剧作家,其左翼意识形态,是以人道主义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内涵。在他剧本的创作中,"人性"视角成为他表达政治理念的最佳切入途径,这无论是体现在他最初刻意塑造的历史英雄人物,还是后来倾心描绘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然而...
关键词:夏衍剧作 左翼意识形态 人道主义 创作理念 
徐訏小说:浪漫传奇的现代性书写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99-105,共7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在推动现代小说向通俗化和大众化方面,徐訏小说做了有益的尝试。他的小说赓续传统的志怪、言情小说的精神余脉,在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背后,巧妙地借鉴了传统小说的某些叙述方法和言情模式;他小说的另一个表现维度就是对爱情与人性、生命...
关键词:小说创作 叙事策略 浪漫传奇 现代性 
七月诗派:人与诗的全面的自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58-62,共5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七月诗派是一个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步前进的诗歌流派,它的形成得益于胡风文艺理论的指导。这一诗派强调诗作者的主体性作用,同时注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从而形成现实主义独特的美学内涵与特征。这种审美理想,使七月诗人自觉...
关键词:七月诗派 主观战斗精神 崇高的人格境界 
为普通人写传奇——张爱玲小说论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71-74,共4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张爱玲被认为是文学史的"异数",这在于她的创作与"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很不一样。她主张用"参差对照的手法"来写现代人,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寻找传奇"。因此,无论男性或女性,张爱玲总是站在世俗的立场,来讲述他们的...
关键词:普通人 传奇 世俗立场 解构神话 
唐弢:战斗性与感抒性的杂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第5期1-5,共5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4B2W056)
唐弢在战时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充分发挥杂文的“匕首”和“投枪”的作用。他那些关于晚明历史的杂文就是一篇篇含义深远、机锋锐利的现实主义战斗檄文。唐弢是一个自觉的文体意识的杂文家,“感抒性”是他杂文的艺术风格的重要...
关键词:杂文创作 战斗性 感抒性 文体的多样化 
文本、主题与意识形态的诉求——谈歌剧《白毛女》如何成为“红色”经典作品被引量:11
《文艺研究》2006年第9期106-115,共10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歌剧《白毛女》的创作成功,关键在于延安鲁艺文艺工作者服膺于周扬提炼的“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政治主题,从而将一个有多重语义发展可能性的民间传奇纳入“阶级压迫和反抗压迫”的叙事框架。同时,鲁艺文艺工作者对...
关键词:白毛女 歌剧 政治主题 启蒙立场 “红色”经典 
延安文人: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话语体系——关于延安文学研究的再思考被引量:3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7-30,共4页黄科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史通论"(04B2W056)
学术界长期以来就存在着拿“五四”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来衡量延安文学,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粗暴简单的推论和误判。延安文人在帮助中共政权普及新的政治、文化纲领,同时也依靠这一逐渐体制化的权力机构,建立起新的话语领域和范式,...
关键词:延安文人 现代民族国家 新的文化生产 本土话语体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