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XJC770002)

作品数:8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吕德廷丛振张利亚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聊城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四川文物》《中国比较文学》《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化遗产》更多>>
相关主题:外道佛教出土北宋舍利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融合中的冲突:佛教对湿婆神的吸收与批判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丛振 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敦煌游艺文化研究"(11XJCZH001);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12LZUJBWYB104)
湿婆是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后被佛教吸收成为护法神,汉译佛教典籍一般称之为摩醯首罗天。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佛教典籍中多有记载,并且自北魏的云冈石窟至明清水陆画中都有出现。佛教虽然吸收了湿婆神,但面对湿婆派及其学说,往往将其视为外道...
关键词:佛教 湿婆 摩醯首罗天 大自在天外道 
鹿头梵志的早期形象及宗教内涵被引量:1
《敦煌研究》2016年第1期52-57,共6页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
关键词:鹿头梵志 犍陀罗艺术:库木吐拉石窟 
执雀问生死故事的流传
《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第3期195-203,共9页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12LZUJBWYB104)的阶段性成果
执雀问生死的故事在《伊索寓言》和佛教故事中均有出现。在《伊索寓言》中,主要为了表明不可亵渎神灵;在佛教故事中,是尼乾子执雀向佛询问鸟之死活。该故事随同佛教传入中国,最初出现在佛教艺术中,表现为执雀外道与鹿头梵志对称出现于...
关键词:《伊索寓言》 尼乾子 敦煌石窟 一休 
论《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罗天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8-21,26,共5页丛振 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12LZUJBWYB104)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罗天像与大足石刻唐代圣水寺第3号龛、北山佛湾第9窟、高昌回鹘时期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中的摩醯首罗天属于同一种类型,特点为摩醯首罗天坐于牛背上,牛站立,身后有侍从。《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罗天处于"药叉形"的...
关键词:大理国 《梵像卷》 摩醯首罗天 
佛教与禳蝗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4年第5期120-126,共7页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项目编号:12LZUJBWYB104)的阶段性成果
佛教对蝗灾的认识基于因果关系。中国佛教徒常采用结金光明坛的方式,以期驱除蝗灾,达到蝗不越境或飞往他境的目的。除结金光明坛外,佛经中也有驱蝗的陀罗尼,但未见具体的使用情况。晚唐敦煌地区出现了驱蝗神摩醯首罗天,该神早于南宋时...
关键词:佛教 蝗虫 摩醯首罗天 刘猛将 
北宋舍利崇奉的世俗化趋势——以甘肃泾川龙兴寺出土舍利砖铭为例被引量:7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74-79,共6页张利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
2013年甘肃泾川龙兴寺考古发现的砖铭,为研究北宋的舍利瘗埋和大云寺的沿革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泾川龙兴寺在隋、唐、宋时期的发展演变,对比三个历史时期文献记载的舍利崇奉活动,结合泾川龙兴寺舍利瘗埋的个案分析北宋...
关键词:泾川 龙兴寺 砖铭 北宋 舍利崇奉 
论大足石刻中的摩醯首罗天形象被引量:3
《四川文物》2014年第3期65-69,共5页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12LZUJBWYB104)的阶段性成果
大足石刻北山佛湾第9窟和圣水寺第3号龛千手千眼观世音经变中,摩醯首罗天坐于牛背之上,牛站立。这种形式的摩醯首罗天在大足石刻中出现较早,与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20窟以及大理国《张胜温画卷》中的摩醯首罗天为同种形式。明清时...
关键词:摩醯首罗天 大足石刻 北山佛湾 圣水寺 柏孜克里克 《张胜温画卷》 
论涅槃图中的外道形象被引量:6
《民族艺术》2013年第6期130-135,共6页吕德廷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敦煌佛教艺术中的外道形象研究(13XJC770002)";2012年度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摩醯首罗天形象在中国的演变(12LZUJBWYB104)"阶段性成果
涅槃图中的外道可分为与迦叶交谈的外道以及见佛涅槃而幸灾乐祸的六师外道。在犍陀罗艺术中,与迦叶交谈的外道多被刻画为赤裸剃发的耆那教徒,此形象符合佛经记载;在莫高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中,则演变为婆罗门形象,反映了该图像的中国化...
关键词:涅槃图 外道 尼乾外道 六师外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