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

作品数:125被引量:8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瑞葛维钧周广荣张乐周志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度湿婆神话解构与改写——以《梅卢哈众神》为例
《池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杨柳 
当代文学中,印度作家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奇幻的民间故事和神圣的宗教神话中撷取题材,创作了一大批以神话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使得古老的神话原型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衍生出新的意义。文章以印度著名英语作家阿米什·特里帕迪创作...
关键词:印度神话 改写 原型 湿婆 
亚洲艺术——来自片治肯特的一幅湿婆神像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董依梦(译) 祁晓庆(校)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敦煌石窟中的外来艺术元素与中西文化交融研究”(编号:21XZS011)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者前言该文发表在俄罗斯考古出版物Kratine soobscheniia的第98期(1964年),考古学家别列尼茨基(A.M.Belenickij)发表了文章,关于最近在片治肯特(Piandjikent)遗址发现的两件与印度宗教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文物。
关键词:亚洲艺术 片治肯特 湿婆神像 
寻找印度古代美学踪迹——《湿婆三面像》
《艺术研究快报》2023年第1期27-31,共5页赵茹卿 杜兵 
湿婆作为印度教所供奉信仰的神明,由哈拉帕文化与雅利安文化融合而产生,最后成为印度三主神之一,其形象本身就代表着印度古代美学。现存创作于公元7世纪初的《湿婆三面像》向我们展现了古代印度的湿婆形象,同时通过三个面相传达出印度...
关键词:湿婆 《湿婆三面像》 印度古代美学 美学踪迹 
内学与外道:雪域保护神十一面观音来源研究被引量:1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第1期109-115,共7页李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8-12世纪川滇佛教与吴哥的文化交流》(21EF208)阶段性研究成果。
藏传佛教尊十一面观音为西藏保护神,传说这个藏王松赞干布的本尊神发现于南印度。从此,藏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崇拜盛行不衰。但是经过研究发现,这个汉藏佛教中盛行的大菩萨观音可能与印度土著大神湿婆崇拜密切关系,尤其作为雪域保护神...
关键词:雪域保护神 十一面观音 湿婆 茹德拉 
华肆有番佛:泉州的泰米尔商人寺庙被引量:2
《海交史研究》2021年第4期65-108,共44页 肖彩雅(译) 钱江(校) 
该译文选自2012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俏梅(Dr.Risha Lee)的博士学位论文《社区的构成:印度与中国的泰米尔商人寺庙(850—1281)》第四章及结论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前近代时期的中印交流,对散落在泉州各个区域的印度教石刻做出了诠释,并...
关键词:泉州 印度教石刻 湿婆寺 
斯里兰卡大乘佛典《画业论》的造像泥塑技法考辨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21年第5期60-66,共7页吴蔚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古代东方文学插图本史料集成及其研究”(项目号16ZDA199)的阶段性成果。
斯里兰卡梵文佛典《画业论》是目前所见的梵文、巴利文、汉文佛典中唯一一部介绍造像工序、工艺和仪式最全面的工巧经,所记载的佛教木质造像泥塑基本步骤包括在像骨上粘胶、结脉线、塑粘土、塑泥浆、绘色,是一个高度拟人化的过程。跨宗...
关键词:画业论 佛教造像 泥塑 湿婆派 南印度 
印度“七圣仙星游移”问题新探——兼论比鲁尼对印度岁差理论的误解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年第9期83-88,共6页潘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唐时期沿丝路传播的天文学研究”(17ZDA182)
印度《往世书》系列文献以及伐罗诃密希罗《广集》均记载了"七圣仙星"(中国称"北斗七星")在各月站之间的"游移"。现代印度学研究认为"七圣仙星游移"主要具有神话和年代学意义,与天文学关系疏远。《比鲁尼印度志》为该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关键词:七圣仙星 《广集》 比鲁尼 婆蒂湿婆罗 岁差理论 
湿婆的多种面相与印度美学的特色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3期89-90,共2页张法 
湿婆形象,既有文化的广和深,又蕴美学的精和通。湿婆,梵文Shiva,义为吉祥、福泽、恩惠、安宁。吉祥为其核心,福泽、恩惠为其功能,安宁为其境界。湿婆是后起之神,但其主要特征,在哈拉帕文化中已经出现:(驾驭群神的)兽主、(灵兽体系的)神...
关键词:奥义书 婆罗门教 印度美学 印度教 吠陀 瑜珈 雅利安 陀罗 
数珠与菩提:佛教数珠的使用被引量:1
《敦煌学辑刊》202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李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印度古典梵语文艺学重要文献翻译与研究”(18ZDA286)。
数珠,或称佛珠,从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数珠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佛教的法物。人们相信珠子来自佛陀成正觉的菩提树,故其珠称菩提子。大足地区独特的数珠手观音,让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数珠大多由观音持捻?本文从印度宗教植物观念入手,...
关键词:数珠 佛教 观音 湿婆 
从伐由到乌悉帕卡:中古祆教风神的印度风被引量:2
《敦煌研究》2021年第3期32-39,共8页张小贵 
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19VJX058)。
阿维斯陀经中的风神伐由不仅是自然之风,更象征万物生命的气息。伐由传到中亚地区后,借鉴了当地的湿婆形象,变成了贵霜祆教风神乌悉。萨珊人征服巴克特里亚地区后,对乌悉形象进行了一系列改变,使他更接近了伐由的“琐罗亚斯德教”特征...
关键词:祆教 伐由 乌悉 乌悉帕卡 湿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