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503)

作品数:5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波王一卢冰王泽生贾定洪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西南农业学报》《食用菌学报》《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ISSR野生蘑菇聚类分析野生蘑菇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双孢蘑菇和蘑菇的ITS-RFLP分析被引量:3
《西南农业学报》2012年第6期2222-2226,共5页王波 刘勇 赵小青 王一 王泽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456和30771503);农业部948项目(2006-G11(A)-01);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08);四川省科技厅食用菌育种攻关(05NG001-016-2)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 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的ITS-R...
关键词:野生 双孢蘑菇 蘑菇 ITS RFLP 
蘑菇圈上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的ISSR分析被引量:1
《食用菌学报》2009年第4期1-4,共4页王波 王一 卢冰 贾定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771503);农业部948项目[编号:2006-G11(A)-01];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nyhyzx07-008);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编号:05NG001-016-2)的部分研究内容
对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L.:Fr.)形成的蘑菇圈形态和子实体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进行了ISSR分析,建立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在生长于四川西部平坦高原草地上,四孢蘑菇形成的蘑菇圈为圆环...
关键词:四孢蘑菇 蘑菇圈 子实体 遗传差异 ISSR 
利用ISSR分析野生蘑菇与双孢蘑菇的遗传多样性被引量:2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4期1130-1134,共5页赵晓清 王波 王一 卢冰 葛绍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503)
利用 ISSR 分子标记对一批野生蘑菇进行分子鉴别,从选用的60个 ISSR 引物中,筛选出11个引物,对供试的14个菌株基因组 DNA 进行扩增,获得的指纹图谱清晰稳定、多态性强.结果表明,在获得的116个条带中,74.1%是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从0.32到...
关键词:ISSR 野生蘑菇 栽培双孢蘑菇 聚类分析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被引量:18
《食用菌学报》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陈美元 廖剑华 王波 李洪荣 卢政辉 郭仲杰 蔡丹凤 王泽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0671456,30771503);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编号:2006S10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B0620004);福建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07)的部分研究内容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
关键词:中国野生蘑菇菌株 SRAP ISSR 聚类分析 
川西高原蘑菇菌株遗传差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被引量:5
《西南农业学报》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王一 王波 卢冰 赵晓青 甘炳成 贾定洪 彭卫红 黄忠乾 张小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503);农业部948项目(2006-G11(A)-01);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ny-hyzx07-008);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05NG001-016-2)
对川西高原113个蘑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菌株间遗传差异与菌株采集地理位置差异相关性不强。
关键词:四川 野生 蘑菇 遗传差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