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FZW003)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梁晓萍张颖刘二永梁晓萍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习与探索》《中华戏曲》《戏曲研究》《文艺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戏曲美学思想戏曲中国古典《琵琶记》美学意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魏晋般若学对“虚”“实”范畴的影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2-18,共7页梁晓萍 郭圣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12FZW003);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教改项目:读图时代文学理论的教学改革(WL2015JGXM-YJ-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打破了两汉以来儒家对士人的高度压抑,激发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个性及生命意识觉醒。佛学般若学承继了格义佛学的特点,积极从玄学中汲取思想智慧,得到了上层社会前所未有的认可。以有无、色性和性空等为论证核心的六家...
关键词:魏晋时期 玄学 般若学 “虚” “实” 
从“化工说”看李贽的美学观
《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6期160-164,共5页梁晓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12FZW003)
"化工说"是李贽在比较《拜月》《西厢》与《琵琶》的优劣高下之后提出的一种美学主张。"化工说"在技法上推崇具有脱略斧凿之自然美,在内容上则传递无理学矫饰的真性情,此两者构成了其形与质的两个维度,并由此推演出其两个重要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李贽 “化工说” 中国古典美学 
论中国古典戏曲叙事联贯理论
《中华戏曲》2016年第2期300-315,共16页刘二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60043)
中国古典戏曲理论中的“联贯”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祁彪佳评王元寿的《中流柱》时曰:“传耿朴公强项立节,而点缀崔、魏诸事,俱归之耿公,方得传奇联贯之法.觉他人传时事者,不无散漫矣.”①祁彪佳认为,《中流柱》...
古典戏曲副末开场中“家门”的存在原因探析被引量:2
《艺术探索》2016年第5期101-104,共4页刘二永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12YJC760043)
"家门"是南戏及传奇副末开场中叙述剧情梗概的一支曲词,它的存在贯串副末开场的始终,是副末开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家门"对全剧的整体性概括或对当天所演剧情的概括,既体现了"由总到分"的整体性叙事意识,也反映了观众整体性认知意识,...
关键词:副末开场 “家门” 场上 叙事 作者视角 正文指引 
“空间转向”之前的“空间”研究被引量:1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47-51,共5页张颖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15BZSCZW04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12YJC760043)
继"空间转向"之后,学术界各领域纷纷掀起对"空间"的研究。诚然,并非意味着在"空间转向"之前未对"空间"进行探索。从古希腊到古中国,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牛顿、康德、黑格尔,到管子、墨家、张衡、方以智等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均在各...
关键词:“空间转向” 空间 时间 
中国古代戏曲叙事理论的回顾与反思
《新世纪剧坛》2015年第6期16-21,共6页张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12YJC76004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15BZSCZW044)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化中,古典戏曲理论虽不及诗文理论量多而丰富,但戏曲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其理论同样在文学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成果。如赵景...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 回顾与反思 《中国戏剧批评的产生和发展》 叙事理论 《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古典 戏曲理论 诗文理论 
立言为何:试论戏曲品评主体之动力
《中外文论》2015年第1期123-133,共11页梁晓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编号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编号12YJC760043);山西师范大学教改项目(编号SD2012YBKT—02)资助
戏曲品评主体的立言动机多种多样:或者视戏曲品评为经国之事,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或者将之当作栖身之地,借此审美地观照人生;或者将之与生命紧紧捆绑,作为自己生存的见证。无论他们的立言动机有无功利,都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方式,...
关键词:戏曲 品评 主体 动力 
戏曲关目与关目漏洞被引量:5
《文艺研究》2015年第5期113-122,共10页梁晓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古典戏曲批评范畴研究"(批准号: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古典戏曲品评观念研究"(批准号:12Y JC760043)成果
戏曲批评理论中的"关目"主要指结构安排吸引人的、适合舞台演出的故事或在故事中具有有效性和重要作用的情节,这一批评范畴强调戏曲创作要呈现有意味的形式美和丰富充实的内蕴美。"关目"常有漏洞,以往人们对其多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戏...
关键词:关目 戏曲创作 戏曲剧本 批判态度 舞台演出 情节结构 美学意蕴 审美趣味 李渔 《琵琶记》 
论王国维戏曲美学思想被引量:3
《戏曲研究》2015年第1期113-124,共12页梁晓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FZW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YJC760043);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041073-02)阶段性成果
王国维一生著作颇丰,囊括了史学、文学、文字学等多个学科门类~②,自1908年在北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辑之后,开始戏曲研究,在短短五年间便发表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其中《宋元戏曲史》最能体现其戏曲美学思想。本文主要依托《宋元戏...
关键词:戏曲美学 《宋元戏曲史》 戏曲创作 戏曲研究 学科门类 意境说 中国古典戏曲 关汉卿 窦娥 悲剧意识 
夏庭芝《青楼集》之戏曲美学思想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93-96,共4页梁晓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2FZW003);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12041073-02)
夏庭芝的《青楼集》为戏曲演员这些"贱者末者"立传,称赞她们精湛的技艺、出众的才华及其身为下贱却不断奋进的精神,体现出对于弱势生命存在的人文关怀;《青楼集》具有较为明晰的舞台表演意识,不仅重视演员的表演才能,还欣赏其超群的记...
关键词:夏庭芝《青楼集》 戏曲 美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