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X064)

作品数:18被引量:7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邹元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戏剧艺术》《戏曲研究》《文艺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表演美学票友表情《游园惊梦》电影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梅兰芳表演美学精髓的当代阐释及价值被引量:5
《哲学动态》2023年第1期107-116,127,共11页邹元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编号07BZX0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
关键词:梅兰芳 具身表情 “在”即“异在” 知觉视域 表演美学 
从梅兰芳对杨小楼的评价看戏曲表演美学体系问题被引量:3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62-75,共14页邹元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BZX064)《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成果之一。
戏曲艺术的表演美学体系并不是某一个行当的个别演员的表演特性所能够涵盖的,它是由不同行当极其复杂化的程式表现的差异却具有"家族相似"性所生成的一种结构性、历时性的"谱系"。从梅兰芳对先后师从、合作的他最敬重的京昆表演艺术家...
关键词:梅兰芳 杨小楼 戏曲表演美学体系 
从尝试新潮演剧到回归“旧剧的途径”——对梅兰芳1912—1935年表演剧目转圜的反思被引量: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21-133,共13页邹元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07BZX064)的阶段性成果。
一个戏曲艺术家一生中所演出的剧目是在持续学习和依据演出市场的需求不断做着调整和丰富的,这原本是艺术家剧目选择的常态。可梅兰芳一生的演出剧目选择,尤其是1912—1935年期间的剧目变化,却是20世纪上半叶非常独特的现象。梅兰芳因应...
关键词:梅兰芳 剧目 新潮演剧 回归 偏离 
从《品梅记》看梅兰芳在日本接受的限度被引量:2
《艺术百家》2019年第1期86-91,共6页邹元江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项目编号:07BZX064)阶段性成果之一
《品梅记》里的文章水准参差不齐,有信口开河的,也有匪夷所思的,有顾左右而言他的,也有泛泛溢美的,更有敷衍塞责的。虽然也有几篇文章以日本戏剧作为参照,对于不熟悉的中国戏曲加以理性同情的分析,得出了诸多对于深入理解中日戏剧、东...
关键词:《品梅记》 梅兰芳 中国戏曲 日本 接受限度 
从梅兰芳建国前的尝试拍摄反思中国戏曲舞台电影的问题被引量:5
《戏曲艺术》2018年第1期22-32,共11页邹元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7BZX064
梅兰芳是中国戏曲舞台电影的最早的自觉尝试者。他早期就意识到不是所有的戏曲剧目都适合拍成电影。最适合拍摄的一是身段表演比较多的剧目;二是舞蹈性较强的段落;三是场景比较固定的抒情剧目。毫无疑问,戏曲艺术和电影艺术毕竟是两种...
关键词:梅兰芳 戏曲电影 反思 
文人旨趣:梅兰芳的身体表演美学建构的“他者”意味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6年第5期85-93,100,共10页邹元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07BZX064)阶段性成果
围绕着梅兰芳的文人,有意无意地将他们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气韵,通过诗书画等各种方式,塑造了具有文人旨趣的梅兰芳。正是文人旨趣,使梅兰芳的身体表演美学的建构具有了"他者"的意味。文人士大夫通过面部表情、手势传情、咬字声情、身姿舞...
关键词:梅兰芳 身体表演 美学建构 文人旨趣 
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下)——以《梅郎集》为研究个案被引量:3
《民族艺术》2015年第3期144-150,共7页邹元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07BZX064)阶段性成果
与新闻记者和报刊自由撰稿人相比,戏园子看客、堂会主人是票友族群的主体,这些票友的构成大多是有闲又有钱的人士,其中松散地聚集在梅兰芳周围,帮助其攒戏、策划的以"缀玉轩"为核心的文人却更深刻地影响和引领着梅兰芳的表演创新走向。...
关键词:票友族群 梅兰芳 创新 《梅郎集》 
票友族群与梅兰芳表演艺术的“创新”(上)--以《梅郎集》为研究个案被引量:4
《民族艺术》2015年第2期140-145,共6页邹元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07BZX064)阶段性成果
"票友族群"是如家族成员一般聚集在核心演员周围的群体,其特征是心甘情愿地、以隐身匿名的方式帮助核心演员极其靓丽的出场、亮相。梅兰芳民国九年第四次到上海演出是他沪上之行中最红火的一次。在几次莅沪中,梅兰芳强烈地感受到沪上票...
关键词:票友族群 梅兰芳表演艺术 美学体系 《梅郎集》 
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下篇)--以梅兰芳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4年第4期67-83,共17页邹元江 
笔者主持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07BZX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Global COE Program(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戏剧影像之国际教育研究据点”“东洋演剧研究”项目的资助
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是更多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而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
关键词: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梅兰芳表演美学解释的日本视野(上篇)——以梅兰芳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为个案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14年第3期4-18,共15页邹元江 
笔者主持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07BZX06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早稻田大学坪内博士纪念演剧博物馆Global COE Program(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戏剧影像之国际教育研究据点""东洋演剧研究"项目的资助
梅兰芳曾三次(1919年、1924年、1956年)访问日本演出。1919年、1924年访日演出纯粹是极为正常的名角儿与名票儿、戏班与剧场(堂会)之间的商业演出活动,而1956年的访日演出则更多地带有民间政治使命的色彩。从中日戏剧的互动、比较、交...
关键词:梅兰芳表演美学 解释 日本视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