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10)

作品数:10被引量:12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建立梅建军朔知刘海峰王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大学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考古》《文物》《南方文物》《华夏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铁器冶金考古出土铁器遗址冶铁技术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冶金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炉渣分析的古代炒钢技术判定问题被引量:13
《南方文物》2016年第1期115-121,共7页陈建立 张周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4010);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优秀青年研究计划(No.2014226)"的资助
炒钢是利用生铁在半熔融状态下氧化脱碳制钢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创造。以往学者已鉴定出不少炒钢制品,并初步总结出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即通过钢铁制品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和物相类型来区分炒钢与...
关键词:炒钢 炉渣 磷酸钙 判定标准 
皖南地区早期冶铜技术研究的新收获被引量:14
《考古》2015年第5期103-113,共11页郁永彬 王开 陈建立 梅建军 宫希成 朔知 徐天进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资源;技术和生业研究"(2013BAK08B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皖南地区早期铜冶金的技术与社会"(14JJD78003)的资助
前言 安徽北中部地区早在二里头文化时期就已经通过颍河等通道与中原王朝建立了密切联系。以寿县斗鸡台、青莲寺,霍丘小垌堆、洪墩寺、楼城子,含山大城墩、肥西大墩子、肥东吴大墩等遗存为代表的斗鸡台文化在这一区域比较活跃。斗鸡...
关键词:皖南地区 师姑墩遗址 汤家墩遗址 青铜冶铸技术 冶金考古 
先秦两汉钢铁技术发展与传播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南方民族考古》2014年第1期251-262,共12页陈建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074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0JJD77001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史前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编号:12&ZD151)的资助
先秦两汉时期,铁器手工业成为当时手工业生产及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已就中国钢铁技术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大规模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对出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科学研究,我们对中国古...
关键词:铁器 手工业 冶铁 
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出土铁器研究被引量:10
《文物》2013年第10期77-84,共8页陈建立 梅建军 王建新 亚合浦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07401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战国时期西北地区文化交流>(10JJD770014)的资助
新船巴里坤东黑沟遗址是东天山北麓发现的一处大型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2005~2007年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重点发掘。东黑沟遗址的考古工作作为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考古研究的晕要内容,在古代游牧文化大型聚落遗址考古研究领域取得了...
关键词:聚落遗址 巴里坤 铁器 出土 新疆 游牧文化 考古研究 天山北麓 
安徽铜陵县师姑墩遗址出土青铜冶铸遗物的相关问题被引量:20
《考古》2013年第7期91-104,共14页王开 陈建立 朔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074010)的资助
前言 皖南拥有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铜矿带之一,迄今在当地发现的采矿、冶炼遗址数量众多,年代普遍在西周至唐宋时期,但当地出土的先秦时期青铜器风格各异,冶炼遗址与青铜器之间的关系尚不明了。安徽地区时代已知最早的青铜器为1972...
关键词:安徽铜陵县 师姑墩遗址 青铜冶铸 夏商周时期 
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铁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南方文物》2013年第1期133-142,共10页刘海峰 陈建立 梅建军 石磊 贾金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原地区早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新探索(No.51074010)";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资助
本文对河北徐水东黑山遗址出土的66件战国至唐宋时期铁器样品进行了碳十四年代测定、金相组织观察和夹杂物成分分析,认为该遗址内出土的铁器制作年代集中于战国两汉时期,铁器的材质全为生铁和生铁制钢产品,采用了铸造、退火、炒钢、淬...
关键词:冶金考古 铁器分析 东黑山遗址 
陶瓷实验考古研究概述被引量:5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10期119-130,162,共12页郁永彬 陈建立 梅建军 铁付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验考古与考古探测技术可控试验场前期设计研究(No.2010BAK67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4010);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资助
随着实验考古学的兴起,古陶瓷研究人员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古代陶瓷生产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等方面信息的兴趣不断增强,主要包括原料的选取、加工,泥料的配置,陶瓷的成型、装饰和烧成工艺,制作陶瓷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成品的流通、使...
关键词:实验考古 陶瓷民族考古 制作工艺 
冶金实验考古研究初探被引量:7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128-141,共14页刘海峰 陈建立 潜伟 铁付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实验考古与考古探测技术可控试验场前期设计研究(No.2010BAK67B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074010);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课题<中国古代冶铁炉的炉型演变研究(No.20110317)>资助
新考古学的诞生为现代实验考古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冶金考古学者在矿石的开采和加工、金属冶炼和铸造、金属制品的加工和使用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考古研究,为解决古代冶金技术、复原古代冶金活动及...
关键词:冶金考古 实验考古 模拟实验 
甘肃临潭磨沟寺洼文化墓葬出土铁器与中国冶铁技术起源被引量:53
《文物》2012年第8期45-53,2,共9页陈建立 毛瑞林 王辉 陈洪海 谢焱 钱耀鹏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指南针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074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70014)的资助
自20世纪20年代起,就已有学者对中国钢铁技术起源问题进行讨论,50年代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对出土铁器及冶铁遗址的研究,已初步掌握了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等一系列问题的基本面貌。但是,对于冶铁技术起源的年...
关键词:起源问题 冶铁技术 中国 铁器 出土 墓葬 文化 临潭 
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初步研究被引量:14
《华夏考古》2011年第3期99-108,共10页陈建立 洪启燕 秦臻 刘海旺 韩汝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74010);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资助
本文通过对河南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和采集的冶铁遗物的综合分析,证明该遗址是个集冶炼、铸造和炼钢为一体的大型工场,持续时间较长,具体工艺表现为采用选好的褐铁矿在高炉中炼出生铁,然后铸成器物,存在脱碳制钢的处理工艺,并且在冶...
关键词: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 冶金考古 冶铁技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