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zh014)

作品数:18被引量:16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朝戈金黄中祥周翔毛巧晖江帆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辽宁大学大连民族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文学遗产》《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口头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叙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傣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传承和发展探究被引量: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年第4期39-47,共9页屈永仙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批准号:10@Z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位于中国滇西的傣族自古受到内地汉文化的影响,历史上源源不断地汲收其先进的文化养分,同时,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带来大量的印度和东南亚叙事。北面的中华文化和南面的佛教文化在傣族地区交汇,多元文化交融后促进了傣剧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傣剧 文化交融 汉剧 刀安仁 佛本生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以审查机构及其运作机制为中心被引量:3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6期109-120,共12页朱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0@ZH014)延伸性成果。
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国际文化政策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前人文及社会科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但是,各国非遗保护中普遍存在着研究与实践彼此隔绝、缺乏对话的痼疾,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学术研究应用于实践以及通过实践带动研究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政治 文化政策 审查机构 
古典语文学何以推进口头诗学研究——以贺大卫对壮族仪式经文的疏解为中心
《民族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119-130,共12页陆慧玲(壮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H014)延伸性成果。
澳大利亚学者贺大卫三本关于壮族仪式经文的译注《杀牛祭祖》《招魂》《汉皇与祖皇》呈现了进入异文化仪式经文研究时的可操作性步骤:在长期、多次的田野作业中把握仪式面貌,基于仪式文化背景和精细审慎的手抄本比较与考订,以经文持有...
关键词:壮族 仪式经文 贺大卫 语文学 口头诗学 
《民间文化论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刊文数据分析被引量:2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5期55-65,共11页郭翠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语言文字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0@ZH014)延伸性成果。
文章主要运用量化研究方法,以《民间文化论坛》创刊40年来刊发的222篇非遗研究领域文章为样本文献,基于中国知网的相关数据,从文献发表年份、阶段特征、被引量、所属栏目、作者群体、研究热点和趋势等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回顾和反思该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据分析 学术史 期刊史 《民间文化论坛》 
论口头文学的接受被引量:28
《文学评论》2022年第4期5-14,共10页朝戈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0@ZH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口头文学的演述活动是公共性事件,演述场域和受众之间是耦合关系。演述者与受众的关系呈现以下特点:一、口头文学接受主体的“前理解”与演述内容具有“强关联性”;二、文学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众多演述人受众”的互动关系,在...
关键词:口头文学 受众 演述场域 演述—生境 整一性 
口头诗学的文本观被引量:34
《文学遗产》2022年第3期21-34,共14页朝戈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H014)阶段性成果。
在口头诗学视野中,音声文本的听觉属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被“整序接受”。“往昔的音声”转化为“书写的遗骸”,进而具有口头和书写“双通道双媒介”的特征,两者既各自发展又彼此纠缠,言文互缘,形成“文本聚簇”现象。文人制作的口头文...
关键词:文本性 整序接受 言文互缘 文本聚簇 大脑文本 
锡伯族海尔堪大神的文化记忆建构
《文化遗产》2020年第4期121-129,共9页隋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0@zh014)子课题——“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研究”成果之一;2016年辽宁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从遗产到资源——辽宁地方传说的文化实践》(项目编号:L16BZW008)中期成果之一。
文化记忆是一个被建构的意义系统,关于祖先和英雄的文化记忆对于族群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传承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锡伯族海尔堪的民间传说、家族记忆以及集体记忆,共同塑造和建构着海尔堪大神的文化记忆。在其建构的过程中,传承...
关键词:锡伯族 海尔堪 文化记忆 信仰 建构 
作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口头传统被引量:17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11-21,共11页朝戈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号:10@ZH014)重点子课题"口头诗学研究"
口头传统作为古老而又常新的信息交流方式,一直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在人类媒介的发展历史中,语言、文字、印刷术、互联网分别代表着几个重要阶段。在人文学术领域,口头传统关涉人类认识世界和呈现世界的方式,是人类观念传承和知识传...
关键词:口头传统 口头性 口语艺术 书写性 信息技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绎读与评骘被引量:53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朝戈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编号:10@ZH014);部分构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口头传统研究中心承担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心的委托课题(编号:CRIHAP201501)
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这一国际文件及其出台的背景,梳理该政府间组织在文化遗产领域先后颁布的相关国际文书,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伦理维度和实践进路作概要性的解读、评述和分...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核心价值观 伦理原则 伦理选择 能力建设 
讲唱者的记忆术与隐性讲述策略——以何钧佑长篇叙事程式的分析为例被引量:2
《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第5期73-79,共7页詹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子课题"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口承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0@zh014)的阶段性成果
程式是口头传统的创作技巧与思维机制。从口头传统的创作及表演实践来看,程式是讲述人惯用的记忆手段;从口头传统的叙事情节和文本主题来看,程式又是讲述人无意识呈现的一种隐性讲述策略。这两种手段和策略的应用,使程式在整个讲述过程...
关键词:程式 记忆术 讲述策略 何钧佑长篇叙事 谋化价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