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8BWW009)

作品数:8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立群王永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燕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都学坛》《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余华小说概说叙事新历史小说后现代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语言探析
《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第10期105-110,共6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批准号:L08BWW009)
语言问题一直是困扰新诗写作的一个症结。这一话题对于文化转型、纯文学普遍失势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新诗的生存与发展尤显重要。在相继梳理有关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诗语言问题的几方面内容之后,从世纪之交诗坛关于传统、语言资源等...
关键词:90年代以来 新诗 语言问题 
从“历史”和“叙事”出发——“新历史小说”研究问题概说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93-96,共4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8BWW009);辽宁大学2008年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 历史 叙事 
后革命视域下的中国当代诗歌——或曰30年来诗歌发展的一种解读
《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43-47,共5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编号"L08BWW009"的阶段成果;辽宁大学2008年度青年科研基金立项<后现代叙述与中国当代文学>的阶段成果
一、“告别革命”与反思历史 “后革命”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首先从告别“革命”、反思“历史”展开自身的文化逻辑。随着1978年以后,中国逐渐告别了革命时代的激进状态,进入到一个务实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也逐步纳...
关键词:中国当代诗歌 诗歌发展 后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 “历史” 解读 视域 “革命” 
从“历史”和“叙事”出发——“新历史小说”研究问题概说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13-16,共4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编号"L08BWW009")的阶段成果
"新历史小说",自生成之日起就存在着命名、指认等一系列问题上的争议,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与其自身内涵和外延的不确定性有关之外,还与认知的视角和理论的转换密不可分。本文从概念述析和阶段演变的角度出发,渐次过渡到"历史"和"叙事"...
关键词:“新历史小说” 历史 叙事 
叙述的方式与观念的解读--博尔赫斯之于余华小说的意义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160-164,共5页张立群 王永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编号“L08BWW009”)的阶段成果
先锋小说家余华,在其创作成长道路上曾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资源。本文以博尔赫斯之于余华小说的意义为主线,通过观念、叙述、时间和生命共4个主要方面论述余华小说在这一方面的特点,从而以比较研究和后现代的视野,勾画出余华小说创作的...
关键词:博尔赫斯 余华 后现代 
延伸:迷宫与时间中的叙述——博尔赫斯与格非小说的比较研究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59-64,共6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08BWW009)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主要与格非的小说观念及其独特的文本呈现有关,若从外来文化资源的角度来说,则主要表现为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从两者创作之间的延伸逻辑出发,主要选择观念的认同、迷宫手...
关键词:格非 博尔赫斯 小说 叙述 
语言叙述及其指向——论余华小说的“寻找意识”
《艺术广角》2009年第2期65-68,42,共5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编号"L08BWW009")的阶段成果
长篇小说《兄弟》的出版,使作家余华再度成为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特别是意见上的分歧,无疑表明当前语境下文学批评自身存在着多向维度:至少,《兄弟》肯定是因为触及到了某些东西,才会为本不景气的文学拨响音符。盲目以“偷窥”、...
关键词:余华小说 语言叙述 《兄弟》 意识 指向 文学批评 长篇小说 童年视角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2期58-62,共5页张立群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L08BWW009
"后现代性"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品格,曾深刻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艺术。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后现代性,既包括对大陆电影传统思维、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美学深度的消解,同样也包括香港周星驰"无厘头"影片的...
关键词:90年代以来 中国电影 “后现代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