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57)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相银更多>>
相关机构: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新文学史料》《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相关主题:上海沦陷时期副刊沦陷时期文艺统制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年第11期164-174,共11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成果;江苏省品牌专业专项经费资助;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经费资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久居北京的周作人开始对上海散文创作产生重要影响。纪果庵、文载道、柳雨生等青年作家在题材选择与表达方式等方面学步周作人。就政治选择而言,纪果庵、文载道等可算是大节有亏,但其作品既有民俗风物描摹背后的乡土...
关键词:周作人 上海沦陷时期 散文 
“蝼蚁槐聚”与“寡妇再醮”:《槐聚诗存》再解读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4期25-34,共10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阶段性成果
《槐聚诗存》对钱锺书的意义不同寻常,诸多诗作记录了他在上海沦陷时期蛰居状态下的真实心情,以及对政治和时局的看法,是打开钱锺书灵魂的一把钥匙。"蝼蚁槐聚"是他对自身生存处境的自况,"寡妇再醮"则是他对附逆文人的观感与评判。在上...
关键词:钱锺书 《槐聚诗存》 上海沦陷时期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诗歌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年第12期81-91,共11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江苏省第二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阶段性成果
上海沦陷后,路易士填补了戴望舒等现代派诗人离去后的文学真空,成为诗坛第一人。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一是由于他与《中华副刊》的双赢合作,二是因其进入了个人创作的高潮期。他行走在大海、都市与小城之间,"大海"书写投射了他对自由...
关键词:上海沦陷时期 路易士 诗歌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纪弦)行迹考被引量:1
《新文学史料》2014年第3期98-104,共7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BRA20121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202107C);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阶段性成果
在战后台湾,纪弦因对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而在诗坛占据重要地位。赴台之前,纪弦则以"路易士"之名活动于1930至1940年代的上海文坛。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尤为活跃,不仅成立了诗领土社,还创办了《诗领土》杂志。诗领土社是上海沦陷时期...
关键词:沦陷时期 上海 纪弦 现代主义诗歌 行迹 40年代 文学社团 创作宗旨 
暧昧与混杂:沦陷时期周作人精神症候分析——以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为视点
《江苏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218-223,共6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阶段性成果
周作人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学期刊上受到热捧是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他在《古今》、《杂志》等期刊上的相关文字显示出与过去迥然有别的精神混杂面向。在"春秋笔"与个人苦衷之间的自私选择造成了周作人"落水"之后的道德隐忧。为排遣这种隐...
关键词:周作人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期刊 混杂面向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关系研究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201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M531380)
抗战期间,周作人附逆之后对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周作人一向的上海厌恶症与他在此时上海文学界中所获得的尊崇地位形成奇妙反差。周作人与《古今》、《风雨谈》等期刊之间的互动表明了他的潜在心理:在畏惧民族道德审判的...
关键词:周作人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期刊 
鲁迅在上海沦陷时期文学中的投影被引量: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年第8期31-42,共12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1380);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BRA2012180);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1202107C)阶段性成果
上海全部沦陷后,汪伪政府机关报《中华日报》副刊《中华副刊》曾以"官报"身份组织三次"纪念鲁迅特辑",企图假借称誉鲁迅赋予其新的文化象征意义,以期符合汪伪政权的意识形态,但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一复杂现象体现了鲁迅在上海沦陷时期文...
关键词:鲁迅 上海沦陷时期 文学 “纪念鲁迅特辑” 《中华副刊》 
《中华副刊》上黄裳的三篇佚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504-508,560,共5页李相银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BRA2012180);2010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1202107C)
黄裳是上海沦陷时期散文热的先行者,他在《中华副刊》上发表的三篇文章《墨与文人》、《听春雨》与《忆景山》未见收入其文集。三篇佚文不仅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还有很强的艺术性。黄裳的有意遗忘概因《中华副刊》乃汪伪政府机关报《中华...
关键词:《中华副刊》 黄裳 佚文 
论《杂志》的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CZW057)
《杂志》不仅为沦陷时期的上海文化人指引了方向,而且对文艺创作做了具体指导。对现实发出声音作为其重要文化使命,文艺批评与报告文学是它对现实发言的主要文学形式,《杂志》借此延续了左翼文学的社会批判意识;关于"新文艺腔"的论争与...
关键词:《杂志》 上海沦陷 文学史意义 
论汪伪当局对上海文艺的统制被引量:1
《钦州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6,共6页李相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10CZW057)
上海沦陷后,汪伪当局为统制上海文艺,主要利用了以下手段:掌握现代传播媒介,制定新闻出版法规,对文化人进行威逼利诱,筹组文学团体,渗透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策划"和平文学"运动。
关键词:汪伪当局 上海沦陷时期 文艺 手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