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18)

作品数:21被引量:2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殷国明彭海云张雯周仲强陈丽军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嘉兴学院上海海洋大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人文杂志》《文艺评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跨文化变体路线图流播艺术创新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930年代文学批评视野中的“穆时英作风”之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43-147,共5页王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项目编号:12BZW018)
穆时英的文学地位确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被当时的评论者们称为"穆时英作风"。本文从三十年代文坛对"穆时英作风"的争论出发,以他三十年代的创作、成名以及接受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借此考察时代语境中文学批评话语的价值取...
关键词:穆时英作风 脸谱主义 形式内容 文学武器论 
苏童“香椿树街”少年形象及其审美意蕴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6年第8期112-118,共7页彭海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BZW018)"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文学批评转型研究"阶段性成果
苏童在其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陆续有“枫杨树”“红粉”“宫廷历史”等系列小说问世,其中尤为魅惑我们的恐怕还是“香椿树街”系列。而在这个系列中,最突出的影响是那些在“香椿树街”上生活及成长的少年们。他们成为苏童小说的标签...
关键词:苏童 审美意蕴 香椿树 系列小说 文学世界 童年生活 成长故事 创作历程 苏州城 南方文化 
幽梦:独特的中国艺术思维
《天府新论》2016年第6期154-160,共7页王蓓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编号:12BZW018)阶段性成果.
西方哲人曾批判过东方类似于“幽梦”的“恍惚混冥”的艺术思维方式,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既无法触及理智,也无法消除人们在宇宙中不知所措的焦虑感。然而,中国的“幽梦”思维,消融了西方的理智求索,却在感觉(玄览)与想象(神思)交...
关键词:中国艺术思维 幽梦 恍惚 玄览 神思 妙悟 
试论路遥小说中的“奋斗者”形象及其当代影响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年第8期24-25,共2页彭海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12BZW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路遥的一生及其对创作的"奋斗"追求闻名于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路遥小说的内涵及突出艺术魅力亦是"奋斗"精神。在《基石》《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小说中,主人公形象的"奋斗"质素及精神意蕴展现得一览无遗。"奋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关键词:路遥小说 “奋斗者”形象 典范意义 形塑作用 
“80后文学”:符号化建构的尴尬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6年第3期109-115,共7页李定通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转型研究"(编号:12BZW018)阶段性成果
“80后文学”是个旧命题,也是个新命题。说它是旧命题,是因为早在2000年新概念作家群出道的时候,媒体就将“80后”(彼时“80后”还是新锐)作为话题进行炒作,在2004年2月“少女作家”春树还登上了TIME杂志亚洲版封面,“80后”这...
关键词:80后文学 符号化 “80后” 尴尬 TIME 命题 作家群 女作家 
当前中国文学理论的困境与出路——从“强制阐释论”谈起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141-146,共6页陈丽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转型"(12BZW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80年代以来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15CZW044)阶段性成果
199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论被大量译介进国内,主导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研究格局和思维,在其译传的初期,或许激发了批评家的热情,但在今天已经开始阻碍批评家创造力的发挥。本文在对近年学界的热门话题"强制阐释论"进行批判性反...
关键词:当代文论 强制阐释论 兼收并蓄 
“译传学”刍议:关于一种跨文化视野中的新认识——对谢天振先生译介学的一种补充被引量:6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99-105,共7页徐玉凤 殷国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转型研究"(编号:12BZW0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翻译研究"和"译介学研究"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翻译学的发展,译传学是在当下跨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新视野,是翻译研究发展的必经阶段。传统的翻译研究将翻译局限在一个封闭的系统里,而译介学没有关注到传播对翻译的影响。翻译...
关键词:译传学 翻译 传播 译介学 跨文化 
跨文化视域下金庸小说的艺术创新被引量:1
《嘉兴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20-24,共5页彭海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018);2014年度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JSKGH2014023)
无论是从文化意蕴还是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金庸小说既有对古今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又有对中西优秀文化的融通和超越。金庸小说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古典小说,也不同于现代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成为了一种既有师承又有创新的现代"文化小说"。...
关键词:跨文化 金庸小说 艺术创新 当代意义 
文学中的“我”之研究
《理论月刊》2015年第11期63-67,共5页许见军 殷国明 
国家社科基金(12BZW018)
文学中的"我"是中国文论的固有观念,但由于特殊历史语境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命题的研究都处于被悬置的状态。其实,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我"都贯穿始终,不可或缺。文学中的"我",不仅指文学创作的主体,而且就是文学的本体。文学中的"...
关键词:文学创作  创作主体 文学本体 
跨文化路线图:关于狼之原型的流播与变体研究(下)被引量: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85-90,共6页殷国明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跨文化语境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转型研究>(批准号12BZW018)之阶段成果之一
狼是西方文化史上的重要原型,但是其转型、传播和变体的过程至今还缺乏认真研究。实际上,从北欧神话到中国新疆,狼之原型横跨欧亚大陆,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漫游,出现了种种不同的变体,显示了一幅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神奇的路线图。
关键词:路线图  原型 流播 变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