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74)

作品数:5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周兴陆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文学研究》《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姚鼐方东树近现代六经注我文学论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诗歌流派研究述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65-72,共8页胡建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文论通史”(12BZW074)。
新世纪以来,中国传统诗歌流派研究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诗歌流派的通观性观照,对单个诗歌流派的具体考察及对不同诗歌群体与流派关系的探析等领域,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有力地呈示出我国传统诗歌流派研究的整体推进与学术贡献。
关键词:新世纪 诗歌流派 通观性观照 个案考察 联系之探析 
“文笔论”之重释与近现代纯杂文学论被引量:6
《文学评论》2015年第5期98-106,共9页周兴陆 
国家社科基金"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项目编号: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文笔论"是六朝文学批评的重要论题,唐代以后归于沉寂,直至清代中期又被重新提起。阮元发起"文笔之辨",曲解其内涵,将有韵无韵之别偷换为骈散之分,试图确立骈文观念的正统合法性。"骈散之争"一直延续至晚清民国,是文学论争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文笔之辨 文学论争 近现代 中国文学批评史 重释 “六经注我” 清代中期 晚清民国 
少年记忆与《秋柳》诗之微旨
《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113-117,共5页周兴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项目编号: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王士禛《秋柳》诗四首的主旨,后人的解释不外于"主吊明"和"主寄怀美人"二说,究无确据。王士禛少年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家庭屡更丧乱,八岁遭"壬午之难",十岁历"甲申之变",亲眼目睹多位亲人殉国罹难,血腥惨烈的场面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
关键词:王士禛 《秋柳》诗 少年记忆 世变感 
胡怀琛的“新派诗”理论被引量:3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2期24-32,共9页周兴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12BZW074)的阶段性成果
胡怀琛是现代"新诗"的积极探索者和理论建设者,他出版过新诗集《大江集》,也批评过胡适的《尝试集》,在"旧诗"和"白话诗"之外提出"新派诗"。他剖析中国诗的特性,警惕新诗的"欧化"倾向,主张消泯新旧之见,兼取二者之长而去其短,以旧格式...
关键词:胡怀琛 新派诗 小诗 传统资源 
桐城亦有诗派被引量:6
《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周兴陆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统与近现代诗学的变与通"(12BZW074)的前期成果
钱基博和钱锺书父子曾多次提出"桐城亦有诗派"。本文论述桐城诗派诗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是:论诗以人为先,弘扬创作主体的精神品格;在晚清内忧外患交困的时势中,要求诗歌关乎时代,抒写诗人的现实遭际;熔铸唐宋,以文论诗。
关键词:桐城派 诗学思想 姚鼐 方东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