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ZW081)

作品数:8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哈迎飞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儒教晚年宗教《伤逝》鲁迅小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宗教”问题被引量:1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09-116,共8页哈迎飞 贺仲明(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文学经典的认同作用研究”(2014WZDXM021);宣传思想创新团队项目“转型社会与中国故事的现代书写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认为,研究宗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三大宗教上,而应关注宗教代用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本文从社会转型和历史传统的角度,对这种代用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儒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
关键词:现代文学 宗教 儒教 生活的艺术 
论《色戒》与张爱玲晚年的隐痛书写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7期86-91,共6页哈迎飞 叶文韵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13C05)
《色戒》是研究张爱玲后期创作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文本,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及主题宗旨等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文章从隐痛书写的角度,对《色戒》的隐晦与隐痛进行深入分析,指出,《色戒》的隐晦与张爱玲后期的隐痛书...
关键词:张爱玲 色戒 隐痛书写 
论《骆驼祥子》与老舍的晚年“迷失”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第11期141-150,219,共11页哈迎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项目编号: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文学经典的认同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3C05)的阶段性成果
《骆驼祥子》是解开老舍晚年创作和思想之谜的一个宝库,透过这部作品可以看到,老舍对穷人问题的思考既显示出惊人的深刻,也暴露出原生的不足。由于这种不足与他的晚年悲剧直接相关,本文对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指出尽...
关键词:老舍 祥子 《骆驼祥子》 晚年“迷失” 
论鲁迅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以《伤逝》研究为中心被引量:3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08-113,共6页哈迎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现代化进程中文学经典的认同作用研究"(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研究"(13C05)
《伤逝》是一部爱情小说,作为一种思想表达,它不仅反封建,而且对"独尊自我"的现代性进行了深度反思。从"他者"视角探讨《伤逝》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可以看出,真正对启蒙者的"自我"构成挑战的是子君。因为子君和涓生一样把发挥个...
关键词:鲁迅 《伤逝》 自我 他者 
论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思考及文学书写——从鲁迅、周作人到杨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78-83,共6页哈迎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BZW081);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14WZDXM021);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13C05)
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引起世人足够的重视。文章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中国现代作家灵魂书写的方式、贡献及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指出中国现代作家的灵魂书写不仅丰富了中...
关键词:鲁迅 周作人 杨绛 灵魂书写 
新文学史研究的观念、方法和理论
《学术研究》2014年第3期134-138,160,共5页哈迎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12BZW081);羊城学者学术带头人项目"儒教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性书写研究"(12A011G);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项目"文学经典与文学教育"(13C05)的阶段性成果
百年来,新文学无论在创作还是在研究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新世纪新文学研究既面临新的挑战,也存在新的机遇。本文以中国现代文学为考察重心,指出就观念、方法和理论而言,中国现代文学与儒教的关系、中国现代...
关键词:新文学史 儒教 晚年写作 经典阐释 
论巴金小说中的儒教“宗教人”形象
《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176-181,共6页哈迎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作家的晚年写作研究"(项目号12BZW08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儒教与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项目号10YJA751021);广州市羊城学者项目(项目号12A011G)的阶段性成果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儒教"宗教人"的形象集中出现在家族小说中,其中尤以巴金的成就最为突出。揭示儒教的"吃人"机制和"吃人"本质,是巴金对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重要贡献。长期以来,由于学界对儒家文化的"宗教性"认识不足,因而在巴金...
关键词:巴金 家族小说 儒教 宗教人 孝子 
论《随想录》中的儒教“宗教人”形象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77-83,共7页哈迎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W08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0YJA751021);广州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10Y29)
儒教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由于它的隐蔽性很强,尽管"五四"先驱者就已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但是对儒教的宗教实质认识,中国现代作家大多是在经历了"文革"的教训后才若有所悟,这一点在巴金的晚年写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解放前,巴金无情...
关键词:巴金 儒教 “宗教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