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39)

作品数:5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瑞卿李瑞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学遗产》《中外文论》《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周易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易道诗论先天文论道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韩愈的道论与文论被引量:3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83-90,共8页李瑞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的演进"(项目批准号:11YJA751039)的阶段性成果
韩愈之道不仅包含道德原则、政治制度、礼乐体系、日常规矩,也体现着对形而上境界的追求,姑且名曰"庶几"之道。在现实中有着无尽超越空间的"庶几"之道,这是儒道精髓所在,也是韩愈有别于佛老的理论建构。韩愈明确地提出了仁义为定名、道...
关键词:庶几 先天理性 易道 与事相侔 
易学语言观念及其诗学意义
《中外文论》2013年第1期115-122,共8页李瑞卿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诗人易学与诗学”一级通开课程;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演进。”(11YJA751039)
作为语言符号形式的易书是圣人对'天下之赜'的揭示,也是对世界的阐释和理解。象与辞必然体现真谛与圣意,受其影响,中国诗人的审美活动及语言形式注定了要行进于求真之途。另一方面,易学符号系统中,语言的背后还存在象的逻辑,语言不是'意...
关键词:易道 求真 日常语言 结构 
杨万里易学与诗学
《周易研究》2013年第3期14-23,共10页李瑞卿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演进”(11YJA751039);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易学与中国诗学”一级通开课程建设项目
杨万里之易学注重阐明儒理,又于义理中参证史事,强调对人事的思考和天理的体悟。他认为易道之发扬关键在于圣人,因为圣人心性贞正、不变而常,故能取法天地,沟通天人,将天地之神聚于一心。进而,杨万里将此圣人感应天地,体悟易道之法应用...
关键词:易道 诗学 圣人观 兴上论 通变观 
杨万里“去词去意”论发微被引量:2
《文学遗产》2013年第2期62-68,共7页李瑞卿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的演进"(11YJA751039)成果之一
杨万里的"去词去意"论是有着深邃思想与缜密逻辑的诗论,具有度越诗法与门径,崇尚心与物会而直击道心的理论蕴含。杨万里《易论》中基于对圣人"立象尽意"、"神道设教"的话语系统讨论,为其"去词去意"论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是诚斋《易》...
关键词:去词去意 诚斋诗论 易论 儒学 
元好问诗论中的“苏学”理路被引量:1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6-12,98,共8页李瑞卿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一般项目"宋代诗人易学与诗学的演进"(11YJA751039)
元好问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随物赋形"这一理论话语,而且与苏轼整体的诗学思路趋于一致,都主张"无意而发",在"致道"、"神遇"的境界中,入于大道自然。元好问诗学中潜藏着"苏学"因素,甚至是苏学的思想体系。《东坡易传》中世界无心而成的自...
关键词:元好问 诗论 苏学 随物赋形 以诚为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