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31)

作品数:13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雷文学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形而上新诗哲学诗学思想社会批判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超越伦理的形而上追问——鲁迅《颓败线的颤动》的宗教哲学意义
《台州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6-20,共5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11YJA751031)。
《颓败线的颤动》的主旨,并不是伦理批判。老妇人“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全面都颤动”在精神哲学上与克尔凯郭尔笔下的亚伯拉罕杀子献祭上帝的故事具有类似性:它们都采用旷野呼告的形式,以超越伦理的目光和在绝望中觉悟最高真理的悖...
关键词:《颓败线的颤动》 亚伯拉罕 超伦理 悖论 
论八十年代的新诗哲学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145-153,共9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1YJA751031)成果
中国新诗哲学诗在新诗诞生伊始就已经发生,但长期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到达一个比较纯粹的境界。八十年代的哲学诗人摆脱了现代哲学诗人不能不正视的现实压力,能够自由地抒写超越现实的纯形而上精神;摆脱了现代诗人几...
关键词:八十年代 新诗 哲学诗 升华 
超越社会批判的形而上追求:关于鲁迅早期的诗学思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58-163,共6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项目编号:11YJA751031)
鲁迅早期诗学思想,超越了社会批评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目的,而进入到形而上的境界。他对摩罗诗人的倡导,对中外传统诗学的批判,有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支撑,而且他在论述立人思想时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如"白心""内曜""灵明""内部生活"与形...
关键词:鲁迅 早期诗学 形而上 
超越社会批判的形而上追求——关于鲁迅早期的诗学思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53-60,共8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11YJA751031)
鲁迅早期诗学思想,超越了社会批评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目的,而进入到形而上的境界。他对摩罗诗人的倡导,对中外传统诗学的批判,有尼采权力意志哲学的支撑,而且他在论述立人思想时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如"白心"、"内曜"、"灵明"、"内部生活...
关键词:鲁迅 早期诗学 形而上 
论郭沫若没有深入理解泛神论被引量:2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34-138,156,共6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11YJA751031)成果之一
泛神论是五四时期郭沫若诗歌创作的名片。但是,从严格的泛神论立场来看,郭沫若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泛神论。泛神论的核心是形而上学,属超验范畴,郭沫若借鉴的惠特曼、泰戈尔的诗歌均典型地具备这个特征。但郭沫若只是借鉴了他们诗歌的一...
关键词:郭沫若 泛神论 形而上 
常想飞出物外 却为地面拉紧——穆旦诗歌形而上思想估衡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87-92,共6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31);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A11096S)
穆旦诗歌中的哲理可分为三层次:纯粹实用理性、形而上与形而下相交织、纯粹形而上思想。穆旦诗歌的精神有一个形而下向形而上艰难的升华过程。但飞升到形而上精神天空中的穆旦却有着丰富的体验和观念,可是,这些观念中的任何一种都没有...
关键词:穆旦 形而上思想 丰富 未成形 体验的价值 
王国维:中国新诗哲学精神的潜在先驱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63-170,共8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11YJA751031);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A11096S)
新诗的哲学精神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表现为对超越现世的另一个世界的追问,对宇宙真理的追问。这种哲学精神的先驱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严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诗歌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表现的手段。王国维的诗学...
关键词:王国维 新诗 哲学精神 潜在先驱 
王国维:中国新诗哲学精神的潜在先驱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01-106,共6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31);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A11096S)
新诗的哲学精神不同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而表现为对超越现世的另一个世界的追问,对宇宙真理的追问。其先驱者是王国维。王国维的诗学思想以严格的哲学思想为基础,认为诗歌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表现的手段。王国维的诗学思想虽出现在...
关键词:王国维 新诗 哲学精神 潜在先驱 
尼采哲学中的虚无主义概念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9-43,共5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31);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A11096S)
虚无主义是尼采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学术界大多从消极的、单一的角度理解这一概念,实际上,虚无主义被尼采赋予了众多的复杂内涵:它既指旧价值本身的无价值,又指价值消解后意义的真空;它可指思想武器,又是思想目标。虚无主义是尼采观察...
关键词:尼采 虚无主义 基督教文明 科学理性文明 权力意志 
形而上意义上的精神建设姿态——冯至的《十四行集》在新诗史上的一种独特意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1期137-144,164,共8页雷文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新诗>(批准号:11YJA751031);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西方哲学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批准号:JA11096S)
新诗吸收了西方哲学和诗学的形而上精神,走上与传统诗学不同的道路。但是,新诗在接受西方哲学精神时也吸收了西方哲学所固有的虚无主义精神,这在为民族诗学增加新的质素时,也导致新诗走入另一个否定性的、消极性的极端,不符合最高诗学...
关键词:冯至《十四行集》 形而上 积极 歌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