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神论

作品数:443被引量:44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悦坦李毓章宫富刘骋许瑾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阿屯”到“齐物”:贯通章太炎前后期哲学思想的泛神论基旨
《世界宗教文化》2025年第1期159-167,共9页姚彬彬 
长期以来,有关研究多将章太炎的哲学思想判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以《菌说》为代表,后期以《齐物论释》为代表,认为章太炎在这两个阶段的哲学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实际上,尽管章太炎的《菌说》较为倾向于唯物论,却又以“万物皆有知...
关键词:章太炎 阿屯 齐物 泛神论 真如哲学 
探析郭沫若“泛神”思想与舟山文化的交融——以《访普陀山》为例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5年第1期32-34,共3页王清兰 
郭沫若曾于1962年10月下旬赴舟山考察,并创作了一系列的诗歌,其中《访普陀山》是舟山之行的代表作。在该诗中既描述了此次考察之旅的所见所闻,又对舟山文化进行了不遗余力地赞扬和批判性的审视。诗中体现了郭沫若的泛神论思想,通过对神...
关键词:海洋文化 郭沫若 舟山 泛神论 
歌德时代的精神
《文化与传播》2024年第5期36-50,共15页赫尔曼·奥古斯特·科夫 吴勇立(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歌德全集》翻译课题”(14ZDB090)。
歌德时代是德意志文化的第一次空前大爆发,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学与哲学不分彼此的亲密合作。歌德时代的众多巨子普遍地出身于启蒙时代以降蓬勃发展的市民阶层,他们享受时代的福利,接受人文教化,同时感到精神在充满庸俗气的市民社会...
关键词:教化 人文理想 歌德时代 泛神论 
自然神论、泛神论与道德神论之比较——试论一种广义的自然宗教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9-16,共8页双修海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心身问题的功能主义进路研究”(GD20YZX02)。
自然宗教与自然科学非但不冲突,反而是密切相关的,自然宗教是在自然神论和泛神论的基石上发展起来的。自然神论把上帝置于世界之外或之上,认为它创造物质世界及其规律之后便撒手不管。这种观点虽然缓和了宗教和科学之间的对立,却也一度...
关键词:斯宾诺莎 康德 自然神论 泛神论 道德神论 
人的自由是否可能?——从“自因”和“意志”看待斯宾诺莎与谢林自由形而上学的差异
《现代哲学》2024年第3期109-115,共7页严杭迪 
斯宾诺莎的因果必然性体系使人不具有绝对自发性意义上的自由,这使他成为意图捍卫自由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的重要对手。一旦在哲学体系中设定了上帝,那么斯宾诺莎式的决定论就是本质性的。谢林既继承了斯宾诺莎式的泛神论,但又要捍卫与...
关键词:谢林 自因 自由 决定论 泛神论 
约翰·缪尔的荒野思想及其对美国荒野保护事业的贡献
《贵州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84-93,共10页滕海键 
辽宁大学2024年度亚洲研究中心项目“东北近代铁路兴建与区域现代化研究”(Y202402)
约翰·缪尔是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荒野思想家、荒野宣传者和荒野保护的活动家。他在其宣讲和作品中提出了内容丰富和深刻的荒野思想,特别是他对自然有机体和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以及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质疑和批判,使其成为...
关键词:约翰·缪尔 荒野思想 泛神论 后现代主义 
论泰戈尔与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相似性及其美学意义
《嘉应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卢赛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范式与审美精神研究”(17AZW002)。
泰戈尔的诗歌中充满着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情怀,泛神论思想在泰戈尔的诗歌中影响深远。郭沫若是中国“五四”时期深受泛神论影响而出现的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代表了“五四”一代人的精神面貌,呼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笔者将试从泰...
关键词:泰戈尔 郭沫若 诗歌 泛神论思想 相似性 
理性信仰如何可能?——论康德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
《怀化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70-77,共8页黄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费希特与浪漫派的存在问题研究”(22FZXB012)。
通过对“泛神论之争”的回应,康德批判了雅各比和魏岑曼在信仰上的狂热主张和门德尔松的独断的常识信仰主张,并进一步说明了理性何以作为信仰的权威。虽然有限的理性存在者没有关于上帝的知识,但不能自身局限性而否认上帝的实在性;虽然...
关键词:“泛神论之争” 理性信仰 康德 至善 神圣性 
歌德对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影响新论
《学习与探索》2024年第2期153-165,共13页侯君伟 
1919—1920年,郭沫若译介《浮士德》《三叶集》的通信与《女神》创作爆发的内在关联说明歌德对郭沫若的影响并不晚于惠特曼。郭沫若此时主要接受的是青年歌德形象,吸纳的泛神论起初表现为倚重个人主情的写诗策略,创作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关键词:郭沫若 《女神》 歌德 《浮士德》 泛神论 
自我主体精神的张扬——论郭沫若《女神》中意象的选择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年第12期173-175,共3页司淑敏 
郭沫若创作于五四时期的《女神》被认为是“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此后以自由体为特点的中国新诗走进了大众视野,可以说《女神》“开一代诗风”。郭沫若以喷涌不止的激情奏响时代强音,在“泛神论”思想和“内在律”理论的指导下自由地...
关键词:《女神》 郭沫若 泛神论 内在律 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