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51017)

作品数:16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彭栓红郭剑卿庞中兰陈曦马桂君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同大学山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方文物》《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服饰服饰描写处境性别想象性别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城市化背景下《甘家洼风景》人与村的困境被引量:1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彭栓红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11YJA751017)
王保忠《甘家洼风景》立足当代农村城镇化发展,以城乡文化对比的视野关注一个正在萧条的传统农村。王保忠通过"甘家洼"的艺术构建,给我们多角度地呈现了当代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过去乃至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村之村与人的当代困境...
关键词:《甘家洼风景》 王保忠 城市化 农民工 三留守 
新感觉派作家服饰描写中的女性叙事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8-11,共4页杨馥菱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YJA751017)
中国服饰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的内涵。服饰的修饰装扮功能,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审美情趣,传达着不同个体的内在韵味,因此文学家把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中国现代文学...
关键词:新感觉派 服饰描写 女性叙事 性别想象 
“娜拉”的现代困境——以苏青创作中的服饰描写为中心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1-95,共5页张云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17)
自近代以来,在新旧交替的现代化进程中,服装变革折射出新与旧较量、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复杂内涵。透过苏青创作中的婚礼服饰、职业服饰描写,可见知识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的角色转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尴尬的性别处境,以及其努力摆脱传统依附命...
关键词:服饰 职业 性别处境 现代性困境 
杨绛小说、戏剧中的服饰描写研究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96-100,共5页李晓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1YJA751017)
杨绛的小说与戏剧创作,总是在轻描淡写中体察人性,其中的服饰描写也不例外,清淡自然,深藏"隐"的智慧。这些作品借简单的服饰描写,传达了世事、暗含了作者的视角并完成了叙事的功能。
关键词:杨绛 服饰符号 视角 叙事技巧 
神圣的仪式与世俗的狂欢——传统节日中的怀仁旺火文化解读被引量:2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97-101,共5页彭栓红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走向民间世俗的云冈文化研究"(201433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国节日>子课题"中国节日.春节"(山西卷)(JRZCH201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9YJAZH053)
旺火是晋北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尤以怀仁旺火为盛,集中体现在春节和元宵节两个时段,常伴有闹社火,具有全民参与性。旺火社火文化背后既体现了古老的火崇拜、神灵信仰、宗教信仰以以及民间求旺、闹热等心理,又是边塞文化、中原农耕文化...
关键词:怀仁旺火 节日 民俗文化 民众心理 
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的叙述特征被引量:1
《北方文物》2017年第1期55-60,共6页彭栓红 
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走向民间世俗的云冈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4339)资助;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17)资助
现存云冈石窟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石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石窟和洛阳石窟造像题记同源异流,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佐证北魏历史、文化。云冈石窟北魏造像题记虽然存世较少,但其叙述上具有民间化、范式化的特征,内容上宗教性...
关键词:云冈石窟 造像题记 北魏 文化 
民间文化对元杂剧叙事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16年第4期38-41,50,共5页彭栓红 
2012年山西大同大学博士科研项目<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2012-B-26);2014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项目编号2014339);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017)成果
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离不开民间文化这块沃土。元杂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民间元素。元杂剧叙事结构深受口头文学、民间信仰影响,形成了多种范式,情节内容前后呼应,并与一本四折体制相适应,与杂剧的舞台表演相结合,符合民众的审美心理,易于观...
关键词:元杂剧 叙事结构 口头文学 民间信仰 
中国现代小说服饰书写研究述略被引量:1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6-59,共4页郭剑卿 陈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11YJA751017)
中国现代小说有着丰富的服饰描写材料和多样的服饰书写现象,从文学角度探讨服饰文本的审美价值,从史学角度考察特定时期的服饰历史和社会生活,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也可作为研究性别文化的材料。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该课题的关注呈升温趋势。...
关键词:中国现代小说 服饰叙事 研究综述 
无法完成的性别想象——论萧红创作中的服饰描写被引量:1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6-60,共5页马桂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现代小说服饰描写中的性别想象与现代认同研究"(编号:11YJA751017)
作为主体精神的一种体现,服饰的表征意味较其生活层面的基本意义要丰富得多。萧红作品中的服饰描写,经由对人类基本生存处境的观照,将服饰的种种文化意味还原,表明作为现代认同和性别想象的服饰符号其本质意义在于表现了女性的性别处境...
关键词:服饰 女性表征 性别处境 现代认同 
生命的叙写:《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艺术展现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64-68,共5页彭栓红 樊晋希子 
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20143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YJA751017)
李锐的《厚土》聚焦吕梁山,借助民俗纠葛,展现民众的生存困境。《厚土》民俗纠葛情节的运用注重地域性与普泛性,往往把地域、时代的特性与人性、传统文化的共性相结合。《厚土》在构建故事、塑造人物,展现民间生活时采用了情感叙事和生...
关键词:李锐 厚土 民俗纠葛 生存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