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2006J009A)

作品数:16被引量:8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岳小强杨学彭文博崔健纪涛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辽宁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江苏中医药》更多>>
相关主题:《伤寒论》伤寒论配伍三阴三阳证治规律研究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浅述仲景使用乌头的配伍减毒方法被引量:1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593-594,共2页颜兵 杨学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通过对仲景创立的含有乌头方剂的配伍分析,探讨仲景通过合理配伍以减低乌头毒性的方法。
关键词:乌头 金匮要略 配伍 减毒 
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适应症及其用药规律分析被引量:9
《辽宁中医杂志》2010年第4期593-594,共2页纪涛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国中医药函[2008]185号)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主要使用指征及其用药加减规律。方法:检索个案报道,用频次法、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和用药。结果:从症状看,血府逐瘀汤所治疗的失眠症以彻夜不眠、神疲倦怠、舌质紫和眩晕等为主。从用药看...
关键词:失眠 血府逐瘀汤 症状 中药 分层聚类分析 
《伤寒论》阳明病篇证治规律研究被引量:4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第11期2331-2332,共2页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目的:探讨《伤寒论》阳明病篇证候分布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阳明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药物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药物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阳明病本证以便秘、发热为主症,...
关键词:伤寒论 阳明病 症状 方药 聚类分析 
浅谈湿温病下法被引量:1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8期9-10,共2页刘栋 崔健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围绕湿温病是否应该禁下之问题,试从湿温病可出现的6个不同证候进行分析,并同伤寒论3个承气汤加以比较,进而有力的论证了湿温可下之征是必须有实邪阻滞这一论断。
关键词:湿温病 下法 
《伤寒论》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应用被引量: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220-221,共2页杨学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在借鉴情景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参考《伤寒论》古今名家医案,利用多媒体模拟临床场景,灵活设问,启发思考,分步导入现代医学的诊查过程、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中医现代化研究成果与《伤寒论》原文,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课堂理论教学。对于增强...
关键词:伤寒论 案例式教学 导入式教学 教学方法 
《伤寒论》甘草量效探微被引量:7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第3期268-272,共5页杨学 孔祥亮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通过频次法和分层聚类法探求《伤寒论》中甘草的量效规律。《伤寒论》中甘草的用量主要有4个层次:1两,主要与麻黄、杏仁、桂枝配伍,用于佐制麻黄发汗太过;2两,主要与桂枝、芍药,石膏、知母,附子、干姜等配伍,具有温阳益气和养阴之效,还...
关键词:伤寒论 甘草 配伍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伤寒论》太阳病篇证治规律研究被引量:8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年第2期171-174,共4页杨学 彭文博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6J009A)
目的:探讨《伤寒论》太阳病篇证候规律及方剂、药物的应用规律。方法:用频次法计数太阳病篇主要症状、方剂和中药出现的百分率,用层次聚类法分析主要症状的分布规律和中药使用规律。结果:从症状分析来看,太阳病本证以发热、恶寒为主症,...
关键词:伤寒论 太阳病 症状 方剂 中药配伍 分层聚类分析 
两种方法用于《伤寒论》中症状标注的比较
《中医杂志》2009年第3期274-276,共3页彭文博 杨学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当前国内对古籍文献中症状的标注方法无统一标准。根据《伤寒论》的写作特点,采用"遵照原文标注法"和"参考后世研究补注法"两种不同方法对原文中的症状进行了标注,在基于对数理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优劣之...
关键词:症状 伤寒论 标注方法 数据挖掘 
3则医案读五苓被引量:1
《江苏中医药》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杨学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五苓散是《伤寒论》众多治水名方之一,在古今各种文献中五苓散多用于治疗"蓄水证"。本文从五苓散治疗"无排尿感"、"尿崩"、"湿疹"3则医案入手,联系《伤寒论》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五苓散证的病机与证治规律,认为五苓散适应证以"渴"为辨证眼...
关键词:五苓散 治疗应用 辨证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阳虚水病刍议被引量:3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年第1期149-150,共2页刘龙 岳小强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J009A)
从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等方面论述了阳虚水病,并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水病的机理。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阳虚水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