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lzdll3)

作品数:47被引量:66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文兵李军宋颖慧赵学勇李静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大学华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戏剧文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更多>>
相关主题:延安文艺延安文学文艺现代中国文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习近平“文艺高峰”观的价值尺度、理论品格和实践意义
《山东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19-24,81,共7页朱云 李西建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的陕西当代小说‘城’‘乡’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15J055);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子课题“延安文艺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研究”(项目编号:11&ZD113)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高峰"观具有独特的价值尺度,他从秉持"人民性"立场、洞见人性、刻画时代精神和创新艺术四个向度标示了"文艺高峰"作品的衡量规范。从理论品格看,其"文艺高峰"观来自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外文艺...
关键词:习近平 文艺高峰 价值尺度 理论品格 实践意义 
穿越历史之隔,感受作品之真——重读《乘风破浪》兼及“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的再评价
《长江学术》2018年第3期58-64,共7页田文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
对包括草明在内的"十七年"工业题材小说,一直评价不高。但重读草明的代表作《乘风破浪》可以发现,屡遭诟病的二元对立叙事模式,实际上有着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的深远影响,是"赵树理方向"在工业题材领域的回应。创作中的情感叙事虽然隐喻了...
关键词:《乘风破浪》 重读 叙事模式 文学史价值 
歌剧《白毛女》与“讲故事的人”
《长江学术》2018年第3期65-72,共8页王鑫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
民间故事"白毛女"与歌剧《白毛女》的流传史,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下,可以与本雅明"讲故事的人"的理论视野发生关联。以歌剧形式表现的《白毛女》,聚合了集体经验与"实用关怀"的特征,延续了故事的生命,并在文艺传统的形式层面上被赋予"膜拜...
关键词:《白毛女》 讲故事的人 集体经验 实用关怀 艺术“光晕” 
经济困境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缘起被引量:2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81-90,共10页田松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延安经济生活与延安文学"(项目号:2017TS080)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从文艺界内部去探寻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的原因,却鲜有关注经济问题对会议源起的影响。事实上,从经济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延安文艺界矛盾的根源。延安经济落后,皖南事变以后更是如此,边区严重的经济困难极大...
关键词:经济困境 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劳动生产 
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及认知前见——关于“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阐释被引量:2
《求索》2018年第3期147-154,共8页王贵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1&ZD113)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
关键词:历史维度 阐释规范 文学传统 认知前见 
文化政治学视阈下的延安文学传播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李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延安文学传播的类型与文化生态研究"(2013M542318);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延安文学文本传播的类型研究"
延安文学文本及生存语境体现了党对文化的管理和领导,是党的文化领导权具体实践的结晶,这使延安文学的传播在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发展中成为一种导向性传播。作为主流文化的话语形式,延安文学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资源优势进行多维传播,实现...
关键词:延安文学 文化政治学 传播 现代传媒 
延安文艺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被引量:1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71-78,共8页于敏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文学的传播与影响研究"(2017J03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阶段性成果
延安文艺制度是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延安文艺制度被沿用下来,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共和国文学沿着工农兵方向前进。文艺政策的制定和组织管理措施的加强,保障了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正...
关键词:延安文艺 当代文学体制 文艺政策 文艺组织 批评奖励机制 
电影学视阈下的《王贵与李香香》——兼及延安文学的当下意义
《广西社会科学》2017年第10期200-205,共6页李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延安文学传播的类型与文化生态研究"(2013M542318);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延安文学文本传播的类型研究"
延安作家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用传统民间的诗性语言讲述了一个三边民间的革命故事,具体地说是一个革命加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既体现了革命的政治意识形态,也表现了具有民间趣味的爱情故事,适合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改编素材,...
关键词:电影学 《王贵与李香香》 延安文学 故事元素 母题 中国经验 
延安知识分子:三重身份的同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11-116,共6页于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
延安文艺的形成与传播过程,实际上是将延安知识分子加以改造,实现其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文学生产者和文学传播者三重身份同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延安知识分子始终将人民大众尤其是工农兵作为服务对象,深入工农兵群众和参加实际斗争,...
关键词:延安知识分子 身份 革命文艺工作者 文学生产者 文学传播者 
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叙事——以三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为例被引量:3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25-28,共4页高莉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11&ZD113)阶段性成果
文学史研究的前提,是研究者文学史观的确立,不同文学史观映射下的文学史写作,所呈现的文学史格局是不同的。以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及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这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
关键词:历史叙事 叙述话语 审美标准 作家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