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SH021)

作品数:23被引量:149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阿江蒋培吴金芳罗亚娟耿言虎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学评论》《鄱阳湖学刊》《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环境问题地方性知识面源污染环境污染巢湖流域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无治而治:复合共生农业的探索及其效果被引量:9
《学海》2019年第5期80-87,共8页陈阿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项目号:12BSH021)的阶段性成果
传统农业符合生态原理,但因为低产而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的农业,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却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浙江德清探索的稻鳖共生新型复合农业生产模...
关键词:无治而治 复合农业 共生模式 员外部性 
环境污染如何转化为社会问题被引量:11
《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8期140-149,199,共11页陈阿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
环境污染的问题化是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深嵌到环境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地认识环境污染,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大众可了解的信息,是污染转化为社会问题的重要基础。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无论是外源污染即受苦圈与受益...
关键词:环境污染 问题化 科学认知 技术呈现 外源污染 内生污染 
从“自发”到“自觉”:农民生产行为的生态化被引量:1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年第6期98-104,共7页蒋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三角地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的社会机制研究"(2018M631668)
针对当前农业污染不断加重的问题,提出生态农业的形成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生态嵌入发展的社会问题。对浙江省长兴县昌盛生态农业合作社调查分析认为:农民生产行为的转变是生态农业实现的关键内容,需要农民的生态意识由"自发"转...
关键词:农民 生产行为 生态化 生态农业 社会逻辑 
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策略被引量:6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8-18,共11页陈阿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
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认知欠缺,难以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通过五年多的多方法探索实践,梳理了农业面源污染研究的基本研究策略。第一,小农的用肥行为差异大,一般的测量方法难以奏效,采用农户记账方式,记录农户当季水稻生产的用肥数量、...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共生农业 测土配方施肥 记账 
“高产”水产养殖模式及其社会生态后果被引量:14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9-27,共9页罗亚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
中国传统水产养殖模式与外环境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嵌入"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及市场力量的双重驱动下,水产养殖模式快速转型,转向片面追求高产量、高产值的"高产"水产养殖模式,造成严重的面源污...
关键词:水产养殖 代谢断裂 面源污染 社会生态风险 
合作社组织、种植规模与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基于太湖、巢湖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被引量:31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28-37,共10页冯燕 吴金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肥,有效减少肥料流失,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合作社种植户、种植大户、小户对该技术的认知、态度和使用呈现不同的特征。本文在太湖、巢湖流域各选取一个合作社调查,通过农事管理记...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业合作社 农事管理记录本 
从生存理性到经济理性:农民垃圾处置行为的演变及其环境后果被引量:4
《鄱阳湖学刊》2018年第5期68-75,共8页蒋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业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问题研究"(17ZDA1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2018年第63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31668)
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垃圾处置行为的转变是其直接影响因素。在传统社会时期,由于外部环境条件的限制,农村社会形成了一个"有垃圾无废物"的社会系统。农民的生产生活行为遵循"生存理性",建立了生产—生活系统...
关键词:生存理性 经济理性 农民垃圾处置行为 农村环境问题 
稻作方式的演变及其环境后果被引量:1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111-120,共10页陈阿江 吴金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项目编号:12BSH021)
以巢湖流域的蒋村为案例分析稻作生产方式演变与环境问题,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之间的关联。借助农作学研究框架,对1949年前后两个时期的稻作生产方式进行对比。传统时期的水稻种植在地方社区生态系统内进行,综合运用种、水、土、肥...
关键词:稻作方式 环境史 巢湖 面源污染 
农村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及其治理困境——基于巢湖流域贝镇生猪养殖的田野调查被引量:7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50-59,共10页耿言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项目编号:12BSH021)
近年来我国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规模化养殖业污染却愈发严峻,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村养殖业污染具有三重背景:规模化养殖业引致的环境风险积聚、循环断裂和粪便处理"失范"、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村环境治理薄弱。以巢湖流域贝镇为...
关键词:规模养殖 循环断裂 面源污染 治理困境 
传统池塘养鱼的方法、环境效应及其当代启示--太湖流域菱湖案例研究被引量:7
《农业考古》2016年第6期188-193,共6页罗亚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项目编号:12BSH021)
中国传统池塘养鱼以基塘系统和混养共生为基本特征。基于这一养殖方法,人们巧妙地搭建出物质能量循环往复于水陆之间的人工生态系统,使得水产养殖与外环境之间形成互相增益的关系,既保障了鱼塘在千百年中具有稳定的出产力,也起到了清理...
关键词:水产养殖 基塘系统 混养共生 环境 生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