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Z010)

作品数:21被引量:4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田广清张锐智刘建伟李倩林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理论与改革》《社会科学辑刊》《党政干部学刊》《学习与探索》更多>>
相关主题:和谐社会法治制度化民主法治人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改革开放40年农业合作经济政策目标、原则及特征被引量:3
《现代经济探讨》2019年第4期112-119,共8页曲晓云 林建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和谐治理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编号:06BZZ010)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无疑具有重要...
关键词:改革开放 农业合作经济 政策 农业合作经济政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近代中国的宪政走向——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第2期70-75,共6页张锐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Z010)
1912年颁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它成功地将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宪法理论转化成近代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首次实现了中国政体由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转变;初步构建了公民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精心设计了以...
关键词:宪法原则 共和制 基本权利 分权制衡 
论藏传佛教精神与司法权威的结合──藏族“赔命价”处理模式改革探析被引量:4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104-111,159-160,共8页张锐智 黄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06BZZ010);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项目阶段性成果
深受藏传佛教影响的"赔命价"制度,因其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关怀精神以及基于藏民对其的敬仰,在藏族地区发挥着独特的社会整合功能。但是由于"赔命价"所不能克服的积弊,导致藏民在实际司法操作过程中出现混乱,造成"弃之可惜、用之多舛"的两...
关键词:藏传佛教 “赔命价” 两难困境 现代治理 
国家治理制度化的再思考被引量:2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62-65,共4页张锐智 白靖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项目编号:06BZZ010)成果之一;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方式上发生巨大的变化,其重要的标志是执政党反复强调"国家治理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在现代法治社会,国家治理制度化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的法治化。梳理国家治理的模式与概念,分析我国国家治理制度化...
关键词:国家治理 制度化 法治化 
依法执政路径选择
《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第10期19-21,共3页张锐智 刘旭东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06BZZ010);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阶段性成果
依法执政,是执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治国执政思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工程的关键环节。如何实现依法执政事关执政党兴衰和我国法治事业成败。依法执政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依法掌控国家权力,依法领导立法,依法支持行...
关键词:权力 依法执政 路径 执政党 
新权威主义政治的有限合理性与民主转型的必然性——以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主要论说对象被引量:1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92-98,共7页田广清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和谐治理观与国家治理的制度化>(项目批准号06BZZ010)的阶段性成果
东亚等发展中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政治在一定历史阶段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但这种政治制度不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终极目标,只是向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而且其自身还存在着结构性弊端和潜在的危机。对其合理性...
关键词:新权威主义 有限合理性 民主转型 必然性 东亚 
东西方基于人性善恶选择治理制度的比较被引量:2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25-129,共5页丁鹏 张锐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06BZZ010)成果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了"人治"的治国安...
关键词:性善论 性恶论 人治 法治 
东亚国家将儒家和谐观与现代法治相融合的经验及启示——以日本、韩国为例被引量:1
《法律文化研究》2010年第1期226-238,共13页张锐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6BZZ010;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项目阶段性成果
儒家和谐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独创的一种文化现象,在国家治理方面,儒家提出了一整套以和谐为理念、以礼为依据、以德为根本、以人为依托的治国理民思想。儒家文化对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和谐观 儒家文化 国家治理 法治 
中国近代未能走上法治国家道路原因再探
《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4-88,共5页张锐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项目编号:06BZZ010)成果之一;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阶段性成果
自17世纪中叶英国率先成为近代法治国家后,欧美许多国家及亚洲日本也先后走上法治之路。但是,中国近代法律改革却艰难曲折,未能实现法治之梦,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才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探寻制约中国近代难以步入法治之路的原因...
关键词:法治 法治原则 法治国家 
论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化解社会纠纷中的功能及启示被引量:3
《河北法学》2010年第6期83-89,共7页张锐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和谐观与国家治理制度化>(06BZZ010)成果之一;辽宁大学"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学科项目阶段性成果
利用我国传统法文化本土资源,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是化解与日俱增的社会矛盾纠纷的一个有益探索。通过对我国传统法文化在化解社会纠纷中文化特征的再认识,客观分析其在维系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稳定中所具有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传统法文化 化解纠纷 代替性纠纷解决机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