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YY003)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心释吕军伟姜永琢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研究》《广西社会科学》《理论月刊》更多>>
相关主题:平话语言接触壮语遗传学学科视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多学科视角下的语言谱系说“母语”问题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4年第5期74-76,共3页吕军伟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06CYY003);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YY069);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DD071018)
语言起源问题由来已久。近些年来,随着考古学、遗传学及基因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科学家通过对人类基因之研究,提出颇具影响的人类祖先源于非洲的假说,与此同时,也改变着人们对世界不同区域语言之关系的固有认识。人类语言是否源自同一母...
关键词:谱系说 母语 父语 遗传学 
平话的区域语言学特征、存古特征与变异特征被引量:2
《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130-135,共6页李心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YY003)
在区域语言学视野中,平话不是汉语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方言。平话与壮语之间的系统结构有较深的相似度。壮语与平话接触的现实情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本地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另一种是与外殖平话杂居的地缘接触。一些平话中的上古汉语特...
关键词:平话 语言区域 语言接触 
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研究被引量:1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60-65,共6页李心释 吕军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CYY003)
语言底层理论揭示了底层现象的存在须有两个前提:一是民族底层;二是语言转用。底层理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底层"一词已经跟接触语言学的"母语干扰"等概念合流。汉语底层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重点探讨南方方言中的古越语底层,但无论...
关键词:南方方言 语言接触 底层理论 平话 
从汉、壮民族接触看平话的变异类型被引量:3
《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127-132,共6页李心释 
李心释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壮语接触与广西平话变异研究”(项目号06CYY003)阶段性成果
南方汉语方言研究中的语言接触视野,把民族接触和族群文化互动视为方言形成的重要条件。汉、壮民族长达两千多年的接触史至平话形成,并继续影响今天的平话,汉、壮民族接触的情形直接制约着平话、壮语的接触类型。
关键词:民族接触 平话 壮语 
论命名的语言学机制被引量: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z1期245-248,共4页姜永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壮语接触与广西平话变异研究”(06CYY003)
命名活动是一项语言的、社会的基本活动,命名相应地有这两种分类。命名句是汉语命名中所特有的,命名句不是句子而是名称,但保持了句子的述谓形式。命名具有移动性,是语言系统活力的一个见证。命名处于元语言层面,具有元语言运作的机制。
关键词:命名 命名句 语言学 元语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