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作品数:4095被引量:7168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主办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最新期次:2024年4期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西安鼓乐音乐教育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庄永平冯存凌杨和平曾金寿徐文武更多>>
发文机构: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民族器乐声腔化的当代歌唱——再谈中国民族器乐曲在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被引量: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施咏 
江苏高校哲社重大课题“多维视角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编号:2022SJZD112);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百年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历史与文化特征研究”(编号:23FYSA002)阶段性成果。
回顾二胡、琵琶、古琴以及民乐合奏等民族器乐曲音乐元素运用于流行歌曲创作的概况,从中西音乐文化美学比较的视角出发,总结民族器乐曲运用于流行音乐创作的文化根源是声乐先导、声腔化、一曲多用、现曲填词等传统音乐审美理念与创作原...
关键词:民族器乐 声腔化 流行歌曲民族化 器乐声乐化 声乐器乐化 
温故知新:“音乐问题通讯部”主导“唱法问题”讨论的历史与命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23-36,共14页徐文武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专项一般项目“‘延安十三年’革命音乐创作研究(1935—1948)”(编号:24BD070);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延安十三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音乐创作研究”(编号:24NDJC025YB)阶段性成果。
1949年底成立的“音乐问题通讯部”主导的“唱法问题”讨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共文艺政策与管理策略转变的一次标志性事件。这次事件的终极目标,是创建中国民族声乐学派,近期目标则是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进行中国民族声乐学...
关键词:音乐问题通讯部 唱法问题 组织问题 民族声乐 历史命运 
历史意识下“礼教”到“礼法”的转变——荀子礼乐思想的历史社会渊源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车婧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代礼乐文献辑校与研究”(编号:23XJCZH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一向尤为重视礼乐的问题。孔子、孟子、荀子对此都有相关论述和阐释,但只有荀子为“礼乐”寻到一个新的发展践行方向,重新发掘了礼乐的存在价值与重要内蕴,使之成为后世两千余年专制皇权的统治基石,影...
关键词:礼教 礼法 乐教 齐鲁文化 
音乐史学研究中的“接通”理念与方法——以中国礼乐制度研究为例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问楚寒 
学术研究当中最重要的是理念。学术理念决定了学术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于中国礼乐制度的研究(甚至整个中国音乐史的研究),首先应树立“跨界”“接通”的理念,在此理念指引下,形成溯源探流、历史文献与当下活态结合、借助多学科方...
关键词:学术理念 学术研究 跨界 接通 拓展 
探究瓦格纳的社会性格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冯存凌(译) 
阿多诺的《探究瓦格纳》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音乐社会学经典名作,这篇译文是该书第一章的译稿。阿多诺的文论素以信息量巨大,而文字表述又异常艰深晦涩著称。作为哲学家、社会学家和音乐学家,阿多诺的学术思想极富批评性和穿透力,他从瓦格...
关键词:瓦格纳 社会性格 《黎恩济》 《指环》 排犹主义 
“死”与“净化”——柴科夫斯基晚期交响曲中的主题隐喻与体裁修辞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55-65,共11页王晶 
作为世界级的交响乐大师,柴科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一直是其创作中的绝对中心。柴科夫斯基晚期的三首交响曲:《曼弗雷德》《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中出现的“死亡”“净化”“升腾”等特殊意象,隐含着深刻的叙事元素。《第四交响曲...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 交响曲 隐喻 体裁 修辞 文本细读 
勃拉姆斯的“传统”之思:以“引用”为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王梓路 
勃拉姆斯作为“古典传统维护者”的身份是19世纪音乐历史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是其长久以来倍受关注的重要原因。在器乐体裁的创作中,勃拉姆斯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引用”展现了别具一格的作曲技巧,也充分彰显出对传统的追怀。将以此为出发...
关键词:勃拉姆斯 19世纪音乐 浪漫主义 传统 音乐修辞 引用 
突破传统 融合现代——“十七年”时期山东笛乐微探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76-82,共7页张丹宇 
山东笛乐以南北兼济并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屹立于中国竹笛各大流派之中。山东笛乐历史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积淀在“十七年”时期中得到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笛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对笛乐的发展起到了重...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 山东笛乐 民族器乐 竹笛创作 
陕北民歌起源研究述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任洁玉 
有关陕北民歌起源的研究,学界主要围绕起源动机和起源时间两大视角给予了探索和诠释,从“源于劳动”“源于巫歌祭祀”“源于传说”“源于远古时期”“源于周代(部族)”“与《诗经》同源”“源于元明”七个方面进行研析与阐述,体现出学...
关键词:陕北民歌 起源 动机 时间 
贾达群《即兴曲·梨园弦诗》的多重角色化设计与叙事策略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8-95,共8页邓连平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特色作曲理论体系研究”(编号:21ZD17)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角色化思维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与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当作曲家的灵感直接来源于充满角色感的传统戏曲与文学作品时,其中具有个性的角色化形象与复杂的关系网络会下意识地影响作曲家的创作路径与叙事策略。从角色化的...
关键词:贾达群 即兴曲·梨园弦诗 角色化 设计 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