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作品数:263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最新期次:2023年12期更多>>
发文主题:伦理伦理学索引道德儒家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杨国荣樊浩向玉乔龚天平杨伟清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索引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93-95,共3页
“做中国伦理学”:一种可能方案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3-10,共8页付长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33)。
创建具有中国气派和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已是时代的当务之急。作为一门古老而青春的学问,中国伦理学有着悠久丰厚的文化传统和话语资源,曾经支撑起“道德中国”的伦理大厦,建构了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奠定了建设中华民...
关键词:做中国伦理学 知识体系 实践智慧 世界哲学 
知识论与伦理学交汇何以可能?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11-21,共11页唐代兴 
知识论以知识为对象,伦理学以伦理为对象,讨论二者交汇何以可能,应从知识与伦理能否互涵入手。知识既是联系世界的特殊方式,也是以信念为动力辩明的真理,其内蕴的自在法则、公理、律令,构成知识和伦理的基础与来源。伦理(Ethics)之气、...
关键词:知识论 伦理学 交汇 原初价值选择 合律性 
法则、规则、准则:行为原理的三种形态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22-30,共9页沈顺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传统儒家心灵哲学研究”(20FZXA005)。
人作为理性的行为主体,通常遵循着某种行为原理。这种行为原理有法则、规则和准则三种形态,但在汉语中,三者之间的区别常常被忽略。法则是事物存在的客观必然的联系,是自在且超越的,在儒家那里,这种超越的法则便是理。当超越的法则进入...
关键词:行为原理 法则 规则 准则 必然性 个体自主性 
礼义教化:荀子伦理-政治共同体文化理想的精神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31-39,共9页王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苟子道德哲学的形上学基础研究”(编号19BZX047)的阶段性成果。
伦理学所承诺的“优良生活”,其要有二:其一,德也;其一,福也。德福一致,义命两全,方为至善。在儒家,义在价值上独立且优先于命。然而,对于至善的实现,义只是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为德福一致故,与康德从道德走向宗教不同,荀子从道德走向...
关键词:荀子 义命 礼义 政教 伦理-政治共同体 
圣贤情结与英雄精神:论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两个向度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40-52,共13页李小白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先秦两汉黄河流域圣贤英雄故事经典生成与文化传播研究”(2023-ZDJH-759),项目负责人:李小白;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汉文图会通视域下的礼制重构与经典生成研究”(2022CWX039),项目负责人:李小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的精神沃土。作为传统理想人格的象征,“圣贤”与“英雄”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蕴历史发展特色,不断书写着民族精神辉煌。原初“圣贤”为神权、王权混合产物,表达着上古文...
关键词:圣贤情结 英雄精神 人民英雄 理想人格 见贤思齐 
如何理解伦理享乐主义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53-62,共10页葛四友 刘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帕菲特的道德哲学研究”(项目编号:20BZX111)的阶段性成果。
日常生活中遵循享乐主义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伦理享乐主义在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为了解决两者间的张力,我们有必要区分开伦理享乐主义包含的三个不同命题以及其受到的不同直觉挑战:同质性命题受到苏格拉底式挑战,唯一性命题受到康德式挑...
关键词:伦理享乐主义 直觉挑战 初定理由 初步理由 
康德论恶的起源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63-72,共10页刘凤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康德历史哲学新论”(编号19FZXB041)的阶段性成果。
恶的起源是康德宗教哲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他在该问题上的立场不仅表明了人类理性主体性地位的提升,也说明了他对基督教经典教义所作的重新诠释。具体而言,该问题涉及上溯和下延两个分主题。在上溯路径中,康德考察了人的恶行的理性根据...
关键词:康德  理性 意志 社会 
再思应用伦理学“三问”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73-84,共12页李培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VRC026)。
以对现实道德问题关注为立足点,以价值干预的方式来解决和应对现实道德问题,以从根本上来澄明和指引人生意义或敬开好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人生路向为目标,来回答“应用伦理学是什么”“应用伦理学应用什么”“应用伦理学为了什么”...
关键词:应用伦理学“三问” 后人类“生活领域” 道德工具主义 伦理学使命 
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责任——如何填补人工智能时代的责任鸿沟?
《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2023年第12期85-92,共8页郭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工智能时代责任主体的伦理建构研究”(20BZX028)。
针对人工智能时代“无人为智能机器的自主决策负责”的责任鸿沟问题,人们提出了“由人负责”“由机器负责”“由人机关系负责”三种解决路径。然而,这三种路径都面临着困境。原因在于:当前对责任的界定还模糊不清,尤其未对第一人称与第...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 责任鸿沟 第一人称责任 第二人称责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