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史研究》

作品数:737被引量:55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出版史研究》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出版出版史出版大事记卷首语出版史研究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作者:范军息慧娇王鹏飞刘运峰李频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卷首语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3-3,共1页
出版社的一端是作者,一端是读者,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出版社与作者、读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在实际出版工作中,出版社是如何与作者、与读者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本期“本刊专稿”栏目将围绕这一主...
关键词:出版社 读者 新文艺月刊 沟通桥梁 作者 
鲁迅、冯雪峰与水沫书店关系考析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7-21,共15页俞宽宏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左联文论及其资料整理与研究”(22&ZD281)的阶段性成果。
水沫书店是1929年刘呐鸥独资在上海北四川路创办的一家书店,由戴望舒任经理,杜衡、施蛰存、徐霞村等人做编辑。这家书店同冯雪峰关系密切,在鲁迅、冯雪峰的影响下,深度参与了1929年到1930年北四川路左翼文化中心的活动,出版了著名的《...
关键词:鲁迅 冯雪峰 水沫书店 戴望舒 
“百应化身——书籍史会在文学学科留下什么?”座谈纪要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43-62,共20页叶晔 于溯 李成晴 韦胤宗 徐隆垚 
本次座谈的标题“百应化身”出自王世贞为刊刻《嘉兴藏》所做募缘疏:“百应者化身也,不动者法身也。梓者法身也,流传者化身也。”2023年11月,叶晔、徐隆垚在浙江大学共同召集了一个近世书籍文化跨学科工作坊,邀请了来自文献学、文学、...
关键词:文学学科 书籍史 梓者法身 百应化身 
雅俗之辨与王世贞的通俗文艺编著权问题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63-76,共14页黄飞立 
王世贞与《金瓶梅》《鸣凤记》《艳异编》《世说新语补》等通俗文艺编著权的关系一直聚讼不已。《金瓶梅》《鸣凤记》自流传之日起就一直传为王世贞所作,起码王作说最为一般人所接受。但自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吴晗否定了王世贞...
关键词:王世贞 雅俗之辨 《列仙全传》 《艳异编》 《世说新语补》 《金瓶梅》 《鸣凤记》 
异位同音:抗战时期桂林文化供应社出版人群体的形成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77-90,共14页曾建辉 冯春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出版评论文献整理与研究(1921-1949)”(24BXW085)的阶段性成果。
1939年成立的桂林文化供应社是抗战时期大后方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不仅编辑出版了大量宣传抗战的图书期刊,而且形成了一支团结战斗、业务精湛的进步出版群体。这一群体充满着内部异质性,从领导层、管理层到业务层汇集了来自...
关键词:出版人群体 桂林文化供应社 关系网络 核心人物 
时局与情感:战后初期上海方型周报兴盛原因探析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91-105,共15页邱旭玲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近代小报的生存环境变得愈加艰难。上海方型周报在面临资金缺乏、人力不足、政策压力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仍从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战后初期上海最为流行的通俗小报,并带来一股“周报潮”的文化潮流。究其原...
关键词:战后上海 编辑策略 大众心态 方型周报 近代小报 
巴金《家》的修改与阐释和《李大海》的出版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106-116,151,共12页宋强 
作为早年的无政府主义的信奉者,巴金在1949年后面临思想的调整。他的代表作《家》在重新出版时,主动进行了修订,以使作品主题符合当时意识形态的要求。同时,出版社不仅承担着对作品出版内容把关的作用,也承担着对作品进行阐释的责任。...
关键词:巴金 《家》 《李大海》 意识形态 
百十年泰东图书局之研究:现状与展望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117-131,163,共16页咸立强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重点项目“旅沪潮籍左翼作家群体研究”(GD22CZZ02)的阶段性 成果。
本文围绕泰东图书局,系统梳理了已有的相关研究,包括泰东图书局的发展历史、泰东的文化贡献、以赵南公为代表的泰东人物研究等,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更好地推动泰东研究的全面展开和深化。
关键词:泰东图书局 赵南公 创造社 出版物 新视角 
信今传后:《当代中国》丛书出版意义新探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132-151,共20页易海涛 
《当代中国》丛书是20世纪末推出的大型出版工程,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从出版工作的角度来看,是当代中国出版史上的重大创举,推进了编辑出版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二是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是对各行业、各部门、各地...
关键词:新时代 《当代中国》丛书 出版业 出版史 
中国原创图画书《萝卜回来了》的海外传播现象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5年第2期152-163,共12页王岩 
2018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资助的一般项目《原创图画书海外传播研究》(项目批准号:CCSIC2018-YB20)阶段性成果。
《萝卜回来了》的传播历程表明打造经典作品是实现原创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的基础,而为世界人民广泛接受的价值理念和现代图画书语言是其成功的关键。该作被不断改编甚至重新引进的现象,也启示国内出版社在图画书出版方面应不断挖掘并重...
关键词:原创图画书 海外传播 发行 《萝卜回来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