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研究》

作品数:3440被引量:3334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文化艺术研究》
主办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越剧团越剧茅威涛戏剧节上海越剧院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沈弘吕艺生何辉斌俞为民姜宇辉更多>>
发文机构: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表演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表演社会与社会表演”专栏主持人语
《文化艺术研究》2025年第2期70-70,共1页卿青 
表演研究(performance studies)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和学术范式,已在戏剧、舞蹈、电影、文学等领域显示出很强的学术活力和跨学科特点。这一范式传入我国语言学、戏剧学、民俗学、文学研究等学术场域后,虽然在译法上...
关键词:表演研究 施行 学术场域 述行 舞蹈 跨学科 
表演与表演性研究
《文化艺术研究》2025年第2期71-76,114,共7页何成洲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朱迪斯·巴特勒将表演性概念引入性别研究,该理论就在不同学科的碰撞中不断得到丰富。而新物质主义的兴起,尤其是凯伦·巴拉德的“后人类表演性”概念的提出,再一次将这个理论推到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在表演研究领...
关键词:表演 剧场 表演艺术 表演性 先锋昆曲 
“表演性美学”溯源与德国—英美异同辨析
《文化艺术研究》2025年第2期77-83,115,共8页陈琳 
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现代戏曲发展中的交织表演⽂化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1CWYJ22)的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初以来,德国与英美戏剧表演研究理论界建构出两种泾渭分明的“范式转换”:德国的“文学—戏剧”与美国的“戏剧—表演”,因而在论述何种艺术样式更具有表演性时,德国学者首推戏剧,而以谢克纳为代表的英美学者则摒弃戏剧,力推表...
关键词:表演性 表演性美学 德国—英美异同辨析 意义建构共生合作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福建木偶戏。福建木偶戏是我国木偶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主要演出形式为提线木偶与掌中木偶两种。自公元10世纪始在泉州、漳州及周边地区广泛传播,其表演技法精湛、传统剧目和音乐唱腔丰富、偶像造型艺术精美绝伦,形成了完整的表演体系,...
关键词:音乐唱腔 表演体系 演出形式 提线木偶 木偶戏 木偶表演 表演技法 精美绝伦 
我与理想周旋久:中国Z世代音乐剧粉丝的表演分析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第4期65-76,114,共13页韩乐乐 
中国Z世代音乐剧粉丝的歌舞表演介于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之间。对于身处青春期阈限状态的青少年群体,音乐剧成为大众化的自我探索工具,帮助他们突破专业表演训练和创作能力的限制,通过歌舞实现内心世界的转变,甚至过渡至新的身份状态和...
关键词:音乐剧 粉丝 Z世代 表演性 
都市锅庄舞的人类表演学考察——以上海世纪公园锅庄舞队为中心
《文化艺术研究》2024年第4期77-85,114,共10页刘莹莹 
锅庄舞是藏族极具特色的、大众的民俗圆圈集体舞蹈,历史悠久,主要流行于我国藏区,近年来也在非藏区传播开来,其欢快的舞姿、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人们带来了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情绪价值。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这一藏族草根舞蹈逐渐扎下根...
关键词:锅庄舞 上海世纪公园锅庄舞队 社群舞 跨文化表演 
说时迟那时快:从戏剧现象学的角度看时间意识的持存模型
《文化艺术研究》2023年第6期57-69,114,共14页石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项目编号:20ZD26)的阶段性成果。
戏剧现象学家斯图尔特·格兰特用现象学模型探讨戏剧美学中时间意识显现的具体机制。在他的工作基础上,比较胡塞尔/梅洛-庞蒂的持存时间意识模型和贡布里希从二维平面的运动感开始的,对时—空艺术分类原则进行的质疑和对时间点理论的批...
关键词:持存模型 表演性 时间美学 
杂糅、异质、炫技与中国式旅游演艺奇观化在地表演被引量:2
《文化艺术研究》2023年第6期93-98,116,共7页叶志良 
浙江省2023年“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优秀文化沉浸式实景展演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政策研究类课题“推进浙江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项目编号:22NDYD028YB)的阶段性成果
异军突起的国内旅游演艺作为前台(副本)复制后台(原本)、前台表演呈现后台原真生活的新艺术样式,出现较为明显的在地性奇观化表演倾向。作为一种为旅游者造梦的文化产品,中国式旅游演艺的呈现逻辑是以表演形式的杂糅性、内容建构的异质...
关键词:奇观化 杂糅性 异质性 炫技性 在地表演 
笑的科学研究对舞台表演的启示
《文化艺术研究》2023年第5期73-83,115,共12页何辉斌 
笑可分为三种:快乐之笑,幽默之笑,社交之笑。快乐之笑很少出现,它的外在标志是眼轮匝肌的运动,其驱动力只能是来自内心的高兴,所以最难表演。幽默之笑是不和谐造成的笑,比较容易人为创造,其神经机制和面部肌肉运动与快乐之笑类似;幽默...
关键词: 神经机制 面部肌肉 发声 性别 社会地位 
3D数字技术时期电影表演的嬗变被引量:2
《文化艺术研究》2022年第6期104-110,116,共8页王雪璞 
电影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形态与本质也如“忒修斯之船”一般悄然改变。在数字技术与电影相遇并逐渐主导电影创作的当下,电影表演作为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正在经历着一场关于本体论的再探索。本文主要...
关键词:3D数字技术 电影表演 观演经验 表演话语 表演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